2025年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报告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 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着重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 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 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及华盛顿特区和尼日利亚设有办事处。 rmi.org / 3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44 5.1 运营管理难点凸显,农村能源合作社发展面临挑战 ........................................................... 44 5.2 传统化石能源合作社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与发展 ............................................................... 44 5.3 面临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退坡,合作社组织模式的适应性转型 儿童 7 。这些无电人口和无法获得清洁烹饪 ii 的人口主要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图表 1)。即使是拥有电力供应的农村地区,也仍受到电力供应不稳定、电价高昂和对化石燃料过度依赖的困 扰。因此,这让以人为本的能源转型在农村地区处于更加突出和优先的地位,即将人置于未来能源议题的讨论中心, 支持在地居民的持续广泛参与,侧重帮助当前仍无法获得现代能源服务的群体,以实现更便捷、可负担和清洁安10 积分 | 64 页 | 10.44 MB | 5 月前3
4. 我国虚拟电厂的建设发展与展望2个百分 点。 l 三产和居民用电量:“十三五”以来 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上升了5.8 个百分点。 “十三五”以来全社会用电量结构变化情况 Ø 近年来我国能源电力消费变化情况 6 l 非化石能源发电:2023年占总发电装 机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3.9%, 较上一年提升4.3个百分点。 l 可再生能源发电:2023年可再生能源 发电装机连续突破13亿千瓦、14亿千 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ü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能源资源 安全战略 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Ø 新型能源体系主要特征 • 新的供给消费体系——从化石能源为主体逐步过渡到新能源为主体 • 新的供需平衡模式——从源随荷动到源网荷储互动 • 传统电力系统: • 新型电力系统: 供需双侧波动,新能源出力不稳定, 用电需求尖峰化 以煤电为主,发电出力稳定控制 电 用 电 实时平衡 Ø 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趋势 • 用电量持续增长,增速逐步放缓,206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至70%左右,全社会用电量 达到18.5万亿千瓦时。 • 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稳步提升,2040年达到80%左右,2050年超过90%。 Ø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加速需求侧变革 • 需求侧资源将成为电力系统主要调节资源之一。在供需高度协调、产消一体化发展需求下,需求侧资源将20 积分 | 23 页 | 1.90 MB | 5 月前3
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企业能效水平达到行业标杆比例 % 100 生产过程 降碳化 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占比 % ≥30 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占比 % 100 参与智改数转网联诊断企业数量占比 % ≥50 能源供给 零碳化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 ≥50,先导区 90 可再生电力消费占比(含绿证) % ≥70,先导区 100 终端电气化率 % ≥70 基础设施 绿色化 新建建筑中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占比 % 100 货物清洁运输比例 电网项目,培育注册的虚拟电厂最 大聚合能力达 60 万千瓦。 2025 年 7 月 2.3 江苏省零碳园区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 能源绿色转型和安全保供协同发展难度较大。江苏作为能源消费大省而资源禀赋不足, 化石能源占比高于全国,面临能源清洁转型和安全保供双重压力。一是苏南地区可再生能 源禀赋有限,同时又是全省负荷较为集中区域,能源清洁转型压力较大。二是可再生能源 长时间大容量存储存在技术瓶颈。江苏抽水 从传统能源来看,园区内有 4 家电力和热力供应企业,生产的热力和电力除经开区自 用外,大部分电力和热力输出区外使用。同时经开区不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压缩 空气项目和储能项目建设,同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 从新能源来看,扬州经开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不断升级。截 至 2024 年底,全区已备案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近 200 个,已并网超 30 万千瓦,较10 积分 | 44 页 | 2.19 MB | 4 小时前3
陕西省微电网发展研究时,同比增速分别:增长 6.6%、增长 39.5%、增长 2.4%、增长 1.4%,分别占陕西省 发电量:占 86.78%、占 3.65%、占 5.8%、占 3.76%,具体各类发电量见图 1.2。陕西 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成效显现。近 五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以风电、火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均有明显 增长。 6 从发电量看,2023 年陕西省火 亿千瓦时,同比增速分别:增长 6.6%、增长 39.5%、增长 2.4%、增长 1.4%, 分别占陕西省发电量:占 86.78%、占 3.65%、占 5.8%、占 3.76%,具体各类发 电量见图 2。陕西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风电、光 伏发电规模成效显现。近五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以风电、火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 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均有明显增长。 图 2 2018-2023 年陕西省各发电类发电量图 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 查技术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意见的通知》,对两类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力,包括 同一家企业内自产非化石能源电力通过专线直送给重点排放设施使用的电力,以及电力 用户与非化石能源发电企业签署市场化交易合同,并通过电网配送给重点排放设施使用 的非化石能源电力,明确其间接排放按 0 计算。如果该指南未来正式实施,企业内部专 线直供绿电能够直接削减范围二的0 积分 | 26 页 | 3.19 MB | 5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凸显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中国能源相关碳排放增长 0 .4%, 集中于第一季 度,创纪录 热 浪等推高能源需求,清洁能源扩张 及水力发电增长抑制排放增速,同时工业过程排 放因房地产与基建需求疲软下降超 5% 。 02. 印度碳排放增速 5 .3%, 居主要经济体之首,经 济增长、基建及热浪致用电量增 5%, 虽可再生 能 源新增装机近 35 吉瓦,但仍供不应求,化石 燃料 主导电力结构。 的平均比例 2× 1× 26× 02× 重要的范围三 2023 年 92× 研 ⑨ 化石燃料 全 球 2020 年 为 47× y 罗 戈 研 究 零售 零售 服装 服务 食品和饮料 制造 基础设施 医疗保健 / 制 药 服务 材料 交通 电力 化石燃料 全球 虽然进行范围三排放披露的企业数量在逐年增长,但披露率仍然不足 ■ 气候变化相关信息的披露方数量与指数覆盖情况 。 以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约机制为代表的 国际碳信用机制签发了全球目前约 3/4 的 碳 信用 (DM,55%;J,22%) 。 其主要买家 是 被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企业 采用化石能源替代等方式实现的碳减排,如风电、 光 伏、垃圾焚烧等可再生能源项目 为 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减排效果,如林业 碳 汇、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 (CCUS) 等项目 03× 碳嵌入机制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全球能源电力清洁转型经验与转型—中国、德国实践(中文)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中,81% 的项目成本都低于其化石燃料,光伏发 电下降至约每千瓦时 4 美分,比化石燃料发电低 56%。自 2000 年以来,在全球部署的可再 生能源已为电力部门节省约 4090 亿美元的燃料成本。新能源技术不仅在成本上已具有显著优 A 本文中的新能源主要指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 源指非化石能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B ��� � ��� � 1 引言 3 势,未来还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性和可获得性,为能源转型提供强 大的动力。这种经济性优势,将使得新能源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具备与化石能源更高的竞争力。 2010~2024 年,全球风电装机从 1.8 亿千瓦增长到 11 亿千瓦,年均增速达到 14%,太阳能发 电装机从 0.4 亿千瓦增长到 18 亿千瓦,年均增速达到 32%,风光新能源装机总量从 单一项目走向更为广泛的全球 协作,最终构建“安全、高效、公平”的全球能源治理新秩序,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的“可持续 未来”。 中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根据规划目标,到 2030 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 全球能源电力清洁转型经验与启示 ——中国、德国实践 4 源消费比重将降为 25% 左右、碳排放强度较 2005 年下降 65% 以上,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 等目标。中国通10 积分 | 78 页 | 3.33 MB | 4 小时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 有利条件。 零碳创新点 相较传统生产,本案例应用节能新技术,对现有工艺加大节能技术改造,降低陶瓷行业碳排。 在陶瓷烧制过程中,采用纯氢替代天然气,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能有效推 动清洁能源的利用,为陶瓷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大幅度降低废气 排放,尤其是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有效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压力;同时,纯氢 系统和推动低碳技术的应用具 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同时也有助于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模式的构建。 应用该项技术为地方新型清洁能源体系建设,绿电消纳,减少各行业碳排放、降低运行成本、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提供助力,因地制宜解决当地能源问题,带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增长、推动 绿色产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切实为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 标所做出贡献。 集中式标准单元模组制氢装置 誉称号,包括国际零碳村、国家级 3A 景区等、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文明村等。 项目概述 新星村秉持低碳理念,着力发展节能减污、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碳产业。采用光伏发电、 生物质供气供热技术,替代化石能源,推动清洁低碳生活方式。培养农民低碳意识,改善农村 环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管理,提升能源效率,打造零碳村样板。至 2024 年,新星村将 新星零碳乡村示范项目 实现低碳能源自给,清洁能源占比达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方案:山西某风光储示范项目规划报告30)》中提出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 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 20%左右。同时强调大力 发展可再生能源,到 2020 年,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 3.5 亿kW左右,风电装机 达到 2 亿kW,光伏装机达到 1 亿kW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 5000 万t标准煤。 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实现 2030 非化石时一次能源消费占比意义 重大。 网系统中进行消纳, 减少弃风弃光。本项目的建设,通过储能与光伏、风电互补的模式可以为其他条 件相似区域的新能源消纳提供参考。 (四)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和能耗双控要求 2019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 15.3%,而若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是最重要的抓手。目前,我国光伏、风电、水电装机均稳居世 界第一,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极大优化了中国的能源结构, 展基金引导作用,加快布局一批绿色发电市场化项目,推动开展碳捕捉、碳封存 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广普及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出行。加快研发和推广高 效洁净煤技术、煤炭深度转化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 源,推进清洁能源跨省消纳。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构建山西 省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 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优先发展新能源,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 理配置储能。结合电网10 积分 | 53 页 | 1.62 MB | 4 小时前3
方案:某风光储示范项目规划报告30)》中提出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 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 20%左右。同时强调大力 发展可再生能源,到 2020 年,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 3.5 亿kW左右,风电装机 达到 2 亿kW,光伏装机达到 1 亿kW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 5000 万t标准煤。 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实现 2030 非化石时一次能源消费占比意义 重大。 网系统中进行消纳, 减少弃风弃光。本项目的建设,通过储能与光伏、风电互补的模式可以为其他条 件相似区域的新能源消纳提供参考。 (四)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和能耗双控要求 2019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 15.3%,而若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是最重要的抓手。目前,我国光伏、风电、水电装机均稳居世 界第一,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极大优化了中国的能源结构, 展基金引导作用,加快布局一批绿色发电市场化项目,推动开展碳捕捉、碳封存 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广普及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出行。加快研发和推广高 效洁净煤技术、煤炭深度转化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 源,推进清洁能源跨省消纳。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构建 XXX 省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 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优先发展新能源,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 理配置储能。结合10 积分 | 50 页 | 997.25 KB | 4 小时前3
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 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市场为导向的智库。我们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 构及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致力于借助经济可行 的市场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 拉多州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加州奥克兰及华盛顿特区设有办事处。 rmi.org / 3 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 赋能。2021年10 月,作为“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另一方面 也要继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继续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 机制,支撑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等技术的大规模发展。 在“双碳”顶层设计 和释放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 rmi.org / 17 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 02 煤电继续发挥价格基石作用,未来电价将持续反映新能 源占比的变化 尽管中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已超过50%,但按发电量计算煤电仍占大头,2022年,中国煤电在发电量中的占比约为 58%,所以当前煤电价格是决定平均用电成本的关键因素。各省级地区均按照煤电平均发电成本出台了煤电基准0 积分 | 46 页 | 5.30 MB | 5 月前3
共 29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