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力物联网与AI大模型协同发展报告10 积分 | 39 页 | 3.88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 2025年3月 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 (2025 年) 版权声明 本蓝皮书版权属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和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 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蓝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 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绿色 发展工作委员会”。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电网 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河钢数字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盈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 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罗克韦尔自动 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 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 司、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陕西能碳宝科技有限公司、中化能科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湖州新 能源云碳中和研究院、上海智洋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谊集 团、鲲鹏智慧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 司、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华壹科技、中电科普天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工业互联网赋能 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 研究报告 (2025 年) 中石油(北京)数智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2025 年 5 月 引 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 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 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 型工业化”。 能源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涉 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经济带动性强等特点,工业互联网作 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正不断催生 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支撑新型工 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 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 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当前能源化工行业企业普遍认识 为引导能源化工行业深化数字化转型,本报告面向行业发 展需求,探索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技术架构,梳理依 托工业互联网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方法实践,为企业转型提供有 益借鉴。 目 录 一、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1 (一)工业互联网的内涵与意义 ..........................1 (二)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中化能源-李希仁: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实践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化集团全资子公司 能源互联网转型先行者 10亿注册资本金 1年30+软著/专利 70%研发人员 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 区块链 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5 3 中化能源科技发展工业互联网 中化工业互联网 致力于研究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将创新技术与传统行业应用相 结合,为能源业务创造新价值。中化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目前正在科研、市场等领域不断证明自己的独特价值。 部2018年制造业与互 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IV. 同月,由工信部中国信通院批准,中化能源科技成为“工业云工 作组”成员,该月还正式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 V. 2018年11月,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组石化 行业特色组建设。 VI. 2019年2月,《基于中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设备智能诊断系统 搭建及应用》获得2018年工业互联网优秀应用解决案例。 4 中化工业互联网平台 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辅助 为 能 源 业 务 创 造 新 价 值 8 中化工业互联网平台 全面连接、深度感知、微服务嵌入、服务石化应用 IOT 虚拟网关 IOT 通信 AI行为 识别引擎 IOT规则 引擎… ELT 中间件 9 设备接入、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算法助力石化装备AI管理 物联网 平台 物联网 平台 物联网 平台10 积分 | 20 页 | 5.26 MB | 5 月前3
雪迪龙、海康威视等智慧环保标杆案例水表 类等 传感 器类 工业设备系统 集成商 底层技术提供 商 聚光科技、先河环保、 雪迪龙等 三川智慧、新天科技 华为,提供芯片搭建生态,例如边缘 计算物联网解决方案( EC-IOT ) 窄带蜂窝物联网技术( NB-IOT )等 北控、首创、碧水源等 云服务 通讯 服务 阿里云 ET 环境大脑,提供平台搭建 生态 工程 总包 施耐德、西门子等 …… …… 软件系统集成 、智能电表 90% 的渗透率处于较低 水平。年国内家 庭机械水表保有量约 3.16 亿只,若全部替换成智能水表,替换空间近 800 亿元。由于 NB-IoT 技术适用 于低功耗广域网市场,能够实现物联网智能水表及终 端的低功耗与低成本、覆盖范围广等严格要求。我 国水表行业已将 NB-IoT 无线网络接入技术 列入我国水表行业“十三五”期间重要推广的应用技术,并计划 在水表行业内组建“无线通信技术工 目 录 1 智慧水务、智慧环保产业概述 2 主板上市公司标杆研究 3 新三板上市公司标杆研究 4 未上市特色公司标杆研究 5 海康威视标杆研究 25 新三板水务类公司 • 江苏中科君达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 新三板 • 专注于智能测控和智慧水务两大领域产品的设计研发,智能测控项目主要是根据家电制造和汽车制造企 业需求分析,方案定制设计,项目立项,以项目管理的项目经理责任制方式,为客户提供研发设计、生10 积分 | 44 页 | 9.37 MB | 5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性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变化、中国市场 国产化替代加速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 及中国智能制造和自动化行业有望在 2030年进入高增长时代。其次,“平台 化、敏捷化、智能化”三大技术趋势将 驱动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虚拟 化PLC、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等多项 创新技术令更多自动化、智能化场景成 为可能。制造业企业应全面拥抱“开放、 智能、融合”的智能制造软硬件平台, 选择开放融合的合作伙伴,抓住工业自 动化行业技术变革带来的效率提升机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4 (三) 针对连续流制造和离散制造的 工业物联网软件和云服务。这一 细分包括连接工厂内各类工业 设备,以及支持使用数据分析驱 动制造的各种解决方案。这一自 动化产品细分市场规模最小,但 增速最快,增长率达到18%。从 供应商角度来看,工业物联网和 云服务也是集中度最高的产品领 域。 第二,未来五年全球和中国工业自动化 市场均有可能加速增长。首先,劳动力 加的合作和共同开发项目印证了这一 点。 — 更多企业选择合作方式搭建工业 物联网平台,而非自主开发。工业物 联网平台是制造环境的基础设施, 建立在通用架构和标准化通信协议 之上,可帮助工业用户监控、管理和 控制互联设备。工业物联网平台让 制造商能够分析和优化工厂产生的 大量数据,从而获取价值。54%的受 访者表示,他们目前搭建工业物联网 平台的机制是与OEM合作,有30% 的受访者选择使用大型供应商的现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的必然选择。在全球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中,构建以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至关重要。要实现碳 达峰、碳中和目标,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型势在必 行。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应 用,以及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的兴起,能 源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高效化、多样化与低碳化需求,能源的 供给与管理方式亟待创新。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 出“ 统 协会(GSMA)估算,到2050年,仅通过构建智慧化能源体 系就可减少全球23%的碳排放——这一数字甚至比当前全球汽 车碳排放的90%还要高1。 全球范围内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加速,物联网、人工智能、数 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为关键。多国已制定相应战略, 推动智能化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于2022年10月发布的 《能源系统数字化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至2030年预估 战略演进。在国家数字化战略的引领下,能源领域已成为技 术创新和应用的先锋。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 源体系规划》中明确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能源产业升级中的 核心地位,倡导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 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能源系统的全环节智能协同。2023年 相继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关于加快推 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能源等关键领 域加速数字技术革新的重要性,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推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 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的必然选择。在全球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中,构建以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至关重要。要实现碳 达峰、碳中和目标,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型势在必 行。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应 用,以及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的兴起,能 源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高效化、多样化与低碳化需求,能源的 供给与管理方式亟待创新。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 出“ 统 协会(GSMA)估算,到2050年,仅通过构建智慧化能源体 系就可减少全球23%的碳排放——这一数字甚至比当前全球汽 车碳排放的90%还要高1。 全球范围内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加速,物联网、人工智能、数 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为关键。多国已制定相应战略, 推动智能化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于2022年10月发布的 《能源系统数字化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至2030年预估 战略演进。在国家数字化战略的引领下,能源领域已成为技 术创新和应用的先锋。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 源体系规划》中明确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能源产业升级中的 核心地位,倡导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 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能源系统的全环节智能协同。2023年 相继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关于加快推 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能源等关键领 域加速数字技术革新的重要性,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推10 积分 | 42 页 | 9.14 MB | 5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风光树路牌 储能系统 9 碳中和·零碳中国 10 零碳案例篇 申报单位 ◆ 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港华能源是香港中华煤气集团核心成员、港华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业务品牌,定位领先的 能源互联网聚合服务商,以综能化、去碳化、数智化为战略核心,开展区域性的综合能源管理 和服务,包括分布式光伏、储能、充换电、多能联供等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以 及能效管理、碳管理、绿电交易等智慧增 绿电交易、碳足迹核查、 CCER 交易取得了广州碳排放交易所颁发的 2021 年度碳中和证书;数智化方面,项目应用了港 华能源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对能源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精准智慧供能,应用智慧运维物联网 +AI 技术,实时采集参数执行最优运行策略,数据看板可视化显示,可通过 APP 远程监控,实现智 能运维。 项目效益概况 项目年发绿电 540 万 kWh,年节能超过 600 万 kWh,空调和空压系统节能率超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土地集约、绿色低碳、节能降耗、智慧管 理成为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重点难点。广州沥滘生态化地埋式净水厂对这一难题提 供了系统化解决思路与实践经验。项目节约土地 30%,运用大数据、物联网、5G、AI 等信息 技术,开展水质全过程精细化智控,数据采集率达 100%,预防准确度高于 95%;2023 年实现 污泥无害化 100% 处理;实现水资源管理循环利用,再生水回用率 100%;全过程水质监控可提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确要求,成为我国煤炭行业推动智能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二)有关部委合力构建煤矿智能化发展顶层设计 一是推进智能化前沿技术在煤矿应用。2020 年,工业和信息化 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要深化工业互 联网行业应用,加强工业互联网在装备、能源、冶金、矿业等国民经 济重点行业的融合创新。2021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将矿山作为“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的重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能源领域 5G 应用实施方案》,在智能煤矿板块提出建设煤矿井上井下 5G 网络基 础系统,搭建智能化煤矿融合管控平台、企业云平台和大数据处理中 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云-边-端”的矿山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23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等 17 部门 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研制矿山机 器人产品,推进智能采掘、灾害防治、巡检值守、井下救援、智能清 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其中采煤工作面 1035 个、掘进工作面 771 个), 建成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 907 处,煤矿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 50%, 超 1.6 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推动了 5G、工业互联网、云计 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入广泛部署和应用新阶段,带动了煤 炭开采模式变革、煤矿生产组织关系持续优化、煤炭企业管控方式转 型升级等,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效初步显现,成为支撑煤矿安全生产和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共 31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