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系列报告之AI+医疗年 02 月 19 日 ➢ AI 医疗产生的背景。全球医疗系统并非完美无瑕,其结构性矛盾由来已久, 且日益尖锐,成为驱动技术革命的根本性力量。1)全球医疗成本持续增长。2) 老龄化社会加剧系统性压力。3)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4)老龄化社会的长 期护理需求。5)医疗人才培养周期长且流动性差。6)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滞后。 ➢ AI 医疗商业价值逐步释放。DeepSeek AI 的技术优势,将沿着以下四大路 AI 医疗的意义 全球医疗系统并非完美无瑕,其结构性矛盾由来已久,且日益尖锐,成为驱动 技术革命的根本性力量。1)全球医疗成本持续增长:世界权威机构 WTW 预测,至 2025 年全球医疗成本增速将飙升至 10.4%,亚太地区更将突破惊人的 12.3%。这 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折射出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2)老龄化社会加剧系 统性压力:预计到 2040 年,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惊人的 期护理需求:随着老龄化程度 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激增,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增加,而相关服务体系的供 给明显不足,价格居高不下。5)医疗人才培养周期长且流动性差:培养一名合格的 医生需要漫长的时间和高昂的成本,而医护人员的地域流动性较差,不愿到基层或 偏远地区工作。6)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滞后: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 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图1:AI 赋能核心医疗10 积分 | 39 页 | 4.05 MB | 5 月前3
艾瑞咨询:2024年教育智能硬件市场与用户洞察报告进行共同发布,以期为行业输出有价值的数据、分析与洞察。 3 摘要 ABSTRACT SMS 国内探究 趋势前景 中美对比 用户洞察 • 中国校外教育智能硬件的品类多样,生态十分繁荣。学习平板作为综合性的超级品类,功能齐全,单 价高,规模大。同时多个垂直品类深耕细分场景,价值同样不可替代。中国校内的硬件应用则更加基 础,教育大屏覆盖率接近饱和,但重点解决的是教师的教学展示问题,学生端的硬件设备覆盖率仍然 ”、教育信息化1.0、教育信息化2.0的多年 建设,当前网络及数字平台建设已较为完备,正处于多硬件终端的建设期。教育智能硬件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落地的重要载体,其本 身就是教育数字化的外在形态,兼具知识性、个性化、规模化等特征。本报告将教育智能硬件放在教育数字化的范畴之内,对校内、 校外的硬件进行整体研究与探讨。 来源:公开资料,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网络及数字平台建设是教育数字化的基 多硬件终端可实现数据采集与人机交互, 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截 至2020年底,全国学校统一配备教师 终端1060万台、学生终端1703万台。 信息化基础设施 教 育 智 能 硬 件 知识性 承载教育内容资源,搜集教育学情数据, 生成教育场景适用内容 个性化 通过AI技术进行智能化分析,针对学生 特点进行个性化规划与适配 数字化 硬件本身是数据采集终端,教育智能硬 件是教育数字化的外在形态10 积分 | 107 页 | 3.91 MB | 5 月前3
国信证券-从多邻国的成功经验,探析中国本土教育企业“AI+”战略的路径异同测试优化消息推送机 制,提升用户留存度;3)用户付费:利用 AI 打造互动性更强的 Duolingo Max 产品,构筑 Super-Max 多层级订阅服务,同时利用 AI 加速课程迭代,提升 用户付费及续费率;4)循环:基于大量用户数据迭代优化技术产品。国内 教育企业可沿两条路径借鉴:用途上利用 AI 规模生产、以算法优化教学、 打造强即时性、互动性课程等;引流策略上,基于 AI 降本可提供低价/免费 内容打 投资建议:DeepSeek 大模型技术突破将成为 2025 年中国 AI 教育领域产品持 续落地的关键驱动因素。随着行情演绎,就 AI 教育主题,我们认为市场正 从“泛题材”切换至产品商业化路径及可持续商业模式搭建的实质性验证 上。借鉴多邻国以 AI 打造 C 端寓教于乐场景成功经验,同时考虑中国用户 消费偏好有别于美国(硬件付费意愿相对高于软件付费),我们看好 K12 教 育率先跑出可验证的产品及商业模式。从产品投产进度和市场验证来看,首 MOOCs、直播课系统)、自适应学习系统、 智能教学硬件、教育数据分析、教务管理系统,以及 STEAM 教育工具(编程学习 平台)等。疫情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普及,同时 AI 技术进一步系统性 地重塑教育流程,为全球教育科技市场发展提供动力,2025 年全球教育科技市场 规模预计将达到 4040 亿美元(据多鲸出海数据)。在线教育市场是规模最大的 细分赛道,据 Statista 数据,202510 积分 | 36 页 | 2.48 MB | 5 月前3
2022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基于信创体系的智慧教育链和产业链的安全,实 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摆在中国产业界和教育界面前共同的课题。从技术架构和技 术体系来看,信息技术发展正在新的技术架构下形成新的技术体系,中国的产业 界和教育界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下的“升 级替代”。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架构体系和模式下,构建创新的中国技术 体系。 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在信创中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首先,教育机构 在进行 IT 技术与产品的选型时,才能以我为主,有据可依。同时要注意 IT 技术 标准的制定,也要通过细化 IT 技术架构框架,进行体系化的 IT 技术标准建设, 避免 IT 技术标准体系混乱,可用性不强。 1.2.4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教育信创化的工作推进,应完全融入到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统筹规划, 根据业务应用场景需求的紧迫程度,以及总体 IT 架构设计及解决方案的成熟度, 教 六大部分内容。 图 3.1 智慧教育架构框架(SEAF) 智慧教育的架构开发方法(SEAF-ADM)可以为智慧教育和教育信创的总体架 构设计及信创相关工作中的架构分析提供系统性方法。架构设计与架构分析是用 系统性的架构方法去描述转型(包括信创转型)过程中各要素的动态匹配关系, 包括业务与 IT 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通过各领域、 各层级、各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分析,可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决策,从而保证相关0 积分 | 89 页 | 5.83 MB | 5 月前3
蓝凌研究院:2025年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国际化,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横纵贯通、协同服务的 数字教育体系。开发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建好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搭建教 育专网和算力共享网络。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 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主动适应学习方式变革。打造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数字教育权威期刊等公共产品, 推动优质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走出去。 2024.7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国家智 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组织学校有序接入“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 接受管理监测。教育部将在数字资源丰富、功能应用强大、赋能效果良好的 区域性信息化标杆学校的基础上,有组织地指导建设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 到2025年建成 300所左右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带动建设 1000所左右区 域性信息化标杆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办学深度融合。 2023.5 教育部高教司2023年工作要 点 涉及11个方面重点内 (试行)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 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 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通、校园 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2019.9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 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 见 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20 积分 | 49 页 | 5.28 MB | 5 月前3
“AI+医药健康”系列报告(二):ToC端应用普惠大众,有望蓬勃发展和“文心一言”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商业化渗透,互联网 医疗有望迎来新机遇。 ❑ AI+问诊咨询:线上问诊咨询是对线下诊疗的重要补充,分为健康咨询和线上 问诊。①AI+健康咨询不仅能提高专业度和精准度、也能加强互动性甚至给予 人文关怀,提高“轻问诊”体验。②AI+线上问诊带来“效率”与“效果”的 双重提升,通过诊前 AI 交流及历史健康档案数据提取高效生成精炼准确的主 诉、并通过相似案例比对精准推荐医生,在诊中诊后作为线上助理陪伴始终, 淘汰整合的变革,我们认为发展瓶颈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平台及相关数据信赖 度较低以及服务的碎片化和过于标准化。AI 的引入有望提高数据准确度和数 据连续性(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连续化数据采集,结合患者医院就医数据记 录),提供专业个性化健康服务(AI 医生/护士),并创造更多可能性(脑机 接口提供辅助运动与神经康复帮助,提高残疾病人生活质量等)。 ❑ AI+线下辅助就诊:①AI 辅助门诊能提高患者就诊体验,缩短就医时间(通过 至云端)提高医患沟通深度和有效性。③虚拟护理通过室内传感器、人工智 能和自动文档捕获来支持虚拟入院、虚拟查房和虚拟出院工作流程。④一站 式陪诊帮助患者通过手机完成从预约、导航、排号、就诊、宣教、检查、取 药再到院后随访、复诊提醒整个流程,实现就诊一站式服务。 ❑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 AI 赋能健康管理及医疗服务各个环节,对人们日常健康 管理和就诊行为带来颠覆性改变。受限于数据获取,当下应用于患者端的“AI+10 积分 | 17 页 | 2.26 MB | 5 月前3
“AI+医药健康”系列报告(一)- 院内场景丰富,全流程 AI 赋能三、诊中治疗:AI 医疗器械方兴未艾,应用场景丰富 ..................................... 18 3.1、AI+诊疗器械:实现诊疗精准化,破解医疗资源的结构性矛盾 ................ 18 3.2、AI+医疗机器人:临床价值高,应用场景广泛 .......................................... 21 四、医院 资料来源:《超越想象的 GPT 医疗》、医药魔方、艾瑞咨询、招商证券 ChatGPT 为核心的生成式 AI 爆火,再次引发全球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我们 认为 AI 将为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各个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医疗 AI 的应用起 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如 GPT-AI 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医 疗 AI 也向着更加智能化发展。最早的医疗 AI 应用集中于临床知识库,但受限 于当 承诺或医院的电子病历,她感到更加安心。” ◼ 关于 AI 是否会替代医生,我们认为 AI 将为医生带来效率的提升和帮助实 现更多更有意义的工作的开展:“有了 GPT-4,她就有更多时间督促其他 即将出院的患者关注预防性护理的重要性。她将病患的病历复制到手机 上……以发现病患护理计划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果不其然,它发现了一名 逾期未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一名胆固醇偏高需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 者,以及一名有高风险心脏病但已经有10 积分 | 31 页 | 3.14 MB | 5 月前3
“AI+医药健康”系列报告(三):AI制药蓝海,人工智能助力新药开发全流程时作为一种新的药物研发模式,我们基于全球 AI 制药龙头 Schrödinger,重点 讨论 AI 制药的商业模式变迁,并梳理相关公司。 ❑ AI 可用于新药开发全过程,达到降低成本,增加药物研发可能性目的。根据 DPI 援引英矽智能数据,通过 AI 技术能将 ISM001 分子发现时间由传统手段 的 2 年降至 11 个月,总费用从 4.14 亿美元降低至 20 万美元,极大降低了新 药研发负担 型障碍相关的激越,利用 BioXcel 的 AI 平台,IGALMI 从获批 IND 到药物上市仅用了 4 年时间。从治疗领域看,AI 制 药管线主要分布于肿瘤和免疫疾病领域,占比达到 37%和 21%,其次为神经性 疾病、炎症和心脑血管。 图 9:AI 制药临床管线适应症分布 资料来源:DPI、招商证券 此外虽然目前 AI 应用集中于药物发现阶段,在临床阶段使用有限,但应用价值 较高。AI 往临床 试验数据,对当前试验方案设计优化;3)药物重定向:基于药物和靶点数据, 加速药物重定位研发,实现老药新用;4)数据整合分析:利用 AI 技术整合分析 数据,并生成相关报告;5)患者和用药依从性检测等。临床阶段作为药物开发 过程中时间和成本占比最高的环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其效率仍有较大 提升空间。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8 行业深度报告 图 10:AI10 积分 | 17 页 | 2.22 MB | 5 月前3
共 8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