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石油化工行业:国企改革-长期主义核心标的梳理-光大证券[赵乃迪,蔡嘉豪,王礼沫]-20250820【1页】10 积分 | 11 页 | 507.00 KB | 2 天前3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独立核算单位为排放源, 参照《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GHG Protocol)范围 1 和范围 2,以及范围 3 废 物处理相关活动 四至范围内化石燃料燃烧排 放量、工业过程排放量、净 调入电力、热力导致的间接 排放量。 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 放、过程二氧化碳排放、 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二氧化 碳排放、输出的电力和热 力二氧化碳间接排放。 废 弃 物 焚 烧 的 二 氧 化 计算的为碳储量,而非年度 计算的为碳储量,而非年度 碳储量变化量。 碳储量变化量。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购入 和自产绿电、碳汇产生的 碳减排量,以及通过二氧 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清 除的二氧化碳量等 调入非化石能源电量不计入 调入电量总量 7 中国生态学学会《产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征求意见稿)仅核算 了园区内最容易计算的二氧化碳排放,只考虑了能源活动、工业活动、外调电力和热力 的 (区内或区外) 园区垃圾处理设施 (区内或区外) 园区能源输入 (天然气) 油气储存 园区能源输入 (化石能源) 园区自发电/热 园区调出电/热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废弃物 发电自用 废弃物利用 余热利用 发电设施 (区内/区外) 园区能源输入 (外调电/热) 园区能源输入(化石 燃料输入) 资源输入 资源 资源利用 废弃物排出园区 废弃物处理 接受区外废弃物 图0 积分 | 42 页 | 1.99 MB | 5 月前3
扩大可信的中国转型金融市场规模-电力行业转型融资机遇和要素进处于萌芽阶段的转型金融市场发展。 电力行业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之一。电力系统脱碳和通过电气化协助 其他行业脱碳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 要素。 在日益严峻的气候风险的驱动 下,全球的电力企业都亟需减少对化石 能源的依赖,转向低碳的发电模式。 在“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需要采取多 源协同的电气化发展路径来实现低碳 转型。在此过程中,绿色金融和转型金 融需要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价格发现和 风险管理的作用。 的目标。该项目通过科学研究,设立有雄 心的目标,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有效的 行动计划,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支持。 该项目积极推动能源安全、高效、绿色 和低碳发展,加速化石能源消费的减量 化直至退出。该项目具体的研究领域涵 盖宏观的能源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 调综合发展;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 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电力部门向可再 生能源为主体的系统转型;推动电气化; 高耗能部门的低碳绿色发展;可持续交 通模式;区域、省、市碳中和模式的示范 “十六五”期间,中国的全社会用电需求 将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9 在碳达峰、碳 中和背景下,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有三 大重点路径: • 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在碳达峰阶 段实现对化石能源发电增量的替代、 在碳中和阶段实现对化石能源发电存 量的替代。 • 非煤大型可控电源和新型储能、需求 响应等灵活性资源多元化发展,保障 电力安全运行。 • 煤电定位从电力供应的基石向稳定基 荷和提升灵活性转型。0 积分 | 14 页 | 664.21 KB | 4 月前3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 业领域碳达峰等十大行动。 2021.09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 代表大会报告》 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 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 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 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 易制度。 2022.10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 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 体系的意见》 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 核算边界不全,缺乏净调入/调出 热力碳核算 CO2、CH4、N2O、 HFCs、PFCs、SF6 《产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 告指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园区实际 管辖范围 排放因子法 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调入调 出电力、热力 具备碳排放核算适用性,未考虑 碳移除、碳抵消等方面 CO2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管理职权 边界 排放因子法 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 园区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排放设施 排放因子法 物质平衡法 排放因子法 物质平衡法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 告指南》 国家发展改革委 组织边界 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废 弃物处理、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等 适用于园区内不同行业企业的碳 排放核算 排放因子法 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 排放、污染末端治理过程排放、电 力热力排放、其他特殊排放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5 月前3
2025年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报告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 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着重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 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 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及华盛顿特区和尼日利亚设有办事处。 rmi.org / 3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44 5.1 运营管理难点凸显,农村能源合作社发展面临挑战 ........................................................... 44 5.2 传统化石能源合作社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与发展 ............................................................... 44 5.3 面临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退坡,合作社组织模式的适应性转型 儿童 7 。这些无电人口和无法获得清洁烹饪 ii 的人口主要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图表 1)。即使是拥有电力供应的农村地区,也仍受到电力供应不稳定、电价高昂和对化石燃料过度依赖的困 扰。因此,这让以人为本的能源转型在农村地区处于更加突出和优先的地位,即将人置于未来能源议题的讨论中心, 支持在地居民的持续广泛参与,侧重帮助当前仍无法获得现代能源服务的群体,以实现更便捷、可负担和清洁安10 积分 | 64 页 | 10.44 MB | 5 月前3
4. 我国虚拟电厂的建设发展与展望2个百分 点。 l 三产和居民用电量:“十三五”以来 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上升了5.8 个百分点。 “十三五”以来全社会用电量结构变化情况 Ø 近年来我国能源电力消费变化情况 6 l 非化石能源发电:2023年占总发电装 机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3.9%, 较上一年提升4.3个百分点。 l 可再生能源发电:2023年可再生能源 发电装机连续突破13亿千瓦、14亿千 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ü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能源资源 安全战略 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Ø 新型能源体系主要特征 • 新的供给消费体系——从化石能源为主体逐步过渡到新能源为主体 • 新的供需平衡模式——从源随荷动到源网荷储互动 • 传统电力系统: • 新型电力系统: 供需双侧波动,新能源出力不稳定, 用电需求尖峰化 以煤电为主,发电出力稳定控制 电 用 电 实时平衡 Ø 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趋势 • 用电量持续增长,增速逐步放缓,206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至70%左右,全社会用电量 达到18.5万亿千瓦时。 • 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稳步提升,2040年达到80%左右,2050年超过90%。 Ø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加速需求侧变革 • 需求侧资源将成为电力系统主要调节资源之一。在供需高度协调、产消一体化发展需求下,需求侧资源将20 积分 | 23 页 | 1.90 MB | 5 月前3
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调查监测技术要求(2025年度适用)-30页已实施的生态修复措施、自然保护地和后备耕地等管理要求,产出需治理沙化土地成果数据。 (2)固定样地调查。针对已布设森林、草原、湿地固定样地及沙化无人机样地开展复 位调查,其中森林固定样地每年调查五分之一。根据沙化石漠化土地建模反演要求,全国新 增 500 个无人机样地(0.5×0.5 公里)。 3 (3)技术创新试点。开展大样地调查试点,探索高清影像、无人机拍摄、激光雷达等 高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展荒漠 样地布设。各省原则上应利用原已布设的样地,也可根据实际优化样地布设,按程 序进行报备。 4.3.2.2.样地调查。森林层、草原层、湿地层布设的样地,按复合样地设置,按要求调查记 载林草湿荒调查因子属性。沙化石漠化调查建模布设的大样地,采取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调 查。固定样地调查方法和要求参照《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技术规程》执行。 4.3.3 大样地调查试点 选取辽宁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南省、 湿地调查,采取空间与属性均衡抽样相结合的 方法,根据湿地资源分布测算样地数量。沙化石漠化调查建模样地按照典型代表性布设。各 省原则上应利用原已布设的样地,也可根据实际优化样地布设。 8.2 样地调查 森林层、草原层、湿地层布设的样地,按复合样地设置(见图 1),按要求调查记载林 草湿荒调查因子属性。沙化石漠化调查建模布设的大样地,采取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调查。 固定样地调查方法和要求参照10 积分 | 30 页 | 432.31 KB | 4 小时前3
气候中和园区: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利用效率。而后者(储热)更有助于促成绿色电力与工 业用热之间的部门耦合。 步骤六: 制定能源方案之三: 确定技术配置、规划不同情景 目前的发展显示,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气候中和。一方 面,区域性能源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集中式的、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 它还取决于 当地气候中和能源潜力的开发利用程度, 以及相关技 术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因此,地方层级的规划需要在中 央基础设施长期转型计划的支持下进行。此外,情景规 划必 表5:本地能源转换的关键指标 缺少统一的监管框架 在实践中,监管框架是推广实施多模式能源系统从而 实现气候中和转型的主要障碍。首先,缺乏定义、标 准和技术要求阻碍了气候中和概念的发展。其次,与 化石能源系统相比,目前对电网费、附加费和税收的 规定并不利于部门耦合以及更加复杂的能源系统。各 个部门诸如供暖、供电、供气和建筑部门在不同的政 策层面(城市、区域、国家)进行监管,进一步加剧 了 尽管绿色目录已经稍作修改,标准也变得更加严格,但 在解释图表时,重要的是了解截至2021年7月适用的标 准。如上所述,如果项目和公司活跃在被定义为绿色 的领域,则被视为绿色。直到2021年7月,这也包括对 化石燃料的有效利用。同样,根据这些标准,绿色债 券收益的50%可以作为运营资本(OPEX),其具体用途 无需证明。同样,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没有一致的披 露要求。自2016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20 积分 | 72 页 | 23.72 MB | 5 月前3
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企业能效水平达到行业标杆比例 % 100 生产过程 降碳化 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占比 % ≥30 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占比 % 100 参与智改数转网联诊断企业数量占比 % ≥50 能源供给 零碳化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 ≥50,先导区 90 可再生电力消费占比(含绿证) % ≥70,先导区 100 终端电气化率 % ≥70 基础设施 绿色化 新建建筑中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占比 % 100 货物清洁运输比例 电网项目,培育注册的虚拟电厂最 大聚合能力达 60 万千瓦。 2025 年 7 月 2.3 江苏省零碳园区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 能源绿色转型和安全保供协同发展难度较大。江苏作为能源消费大省而资源禀赋不足, 化石能源占比高于全国,面临能源清洁转型和安全保供双重压力。一是苏南地区可再生能 源禀赋有限,同时又是全省负荷较为集中区域,能源清洁转型压力较大。二是可再生能源 长时间大容量存储存在技术瓶颈。江苏抽水 从传统能源来看,园区内有 4 家电力和热力供应企业,生产的热力和电力除经开区自 用外,大部分电力和热力输出区外使用。同时经开区不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压缩 空气项目和储能项目建设,同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 从新能源来看,扬州经开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不断升级。截 至 2024 年底,全区已备案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近 200 个,已并网超 30 万千瓦,较10 积分 | 44 页 | 2.19 MB | 4 小时前3
陕西省微电网发展研究时,同比增速分别:增长 6.6%、增长 39.5%、增长 2.4%、增长 1.4%,分别占陕西省 发电量:占 86.78%、占 3.65%、占 5.8%、占 3.76%,具体各类发电量见图 1.2。陕西 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成效显现。近 五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以风电、火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均有明显 增长。 6 从发电量看,2023 年陕西省火 亿千瓦时,同比增速分别:增长 6.6%、增长 39.5%、增长 2.4%、增长 1.4%, 分别占陕西省发电量:占 86.78%、占 3.65%、占 5.8%、占 3.76%,具体各类发 电量见图 2。陕西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风电、光 伏发电规模成效显现。近五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以风电、火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 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均有明显增长。 图 2 2018-2023 年陕西省各发电类发电量图 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 查技术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意见的通知》,对两类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力,包括 同一家企业内自产非化石能源电力通过专线直送给重点排放设施使用的电力,以及电力 用户与非化石能源发电企业签署市场化交易合同,并通过电网配送给重点排放设施使用 的非化石能源电力,明确其间接排放按 0 计算。如果该指南未来正式实施,企业内部专 线直供绿电能够直接削减范围二的0 积分 | 26 页 | 3.19 MB | 5 月前3
共 59 条
- 1
- 2
- 3
- 4
-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