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国际指南本地化指标体系对比研究报告56 分)。较高 的整体分数与天津开发区在中国工业园区的领先地 位相契合。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评价领域中, 天津开发区规模体量和发展质量的质量均较为领先, 因此反映资源配置水平、规模及是否超过全国平均 水平方面的指标几乎得到满分。此外,在诸多附加 类指标中得分,也证明天津开发区在主动追求经济 质量、绿色发展等方面已有较多建树。综合分析各 二三级指标条目,可以发现天津开发区在国际化的 日本和韩国的外来加工业务。中国工业园区以制造 业基地的角色开始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成长与快速建设阶段(1992-2002)——这一阶段以 1992 年初邓小平南巡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 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全国各地市、各县区兴起了“开 发区热”的浪潮,工业园区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成 长与快速推进的阶段。张江高科、苏州工业园等第 二代工业园区也在此阶段成立,并逐渐成为中国最 为重要的工业聚集区。 1 国家级开发区中以承载工业产业聚集为主要功能, 最能代表中国典型工业园区的 219 个国家级经济技 术开发区和 169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 21.3 万亿元,占当年全国 GDP 的 23.7%。 中国工业园区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 均衡、创新能力不足、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资 源能源消耗等挑战。近 20 年来,为应对以上挑战,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业园10 积分 | 195 页 | 9.44 MB | 3 小时前3
绿新院IGDP:广东中长期低碳转型路径研究——基于EPS模型·····························4 图 5 广东省 2019 年制造业分行业能源消费占比(左:广东,右:全国) ······································5 图 6 2020 年建筑运行阶段用能结构(全国与广东) ························································5 图 7 ······································33 1 2025 年 9 月 执行摘要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和人口大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其单位 GDP 能耗和碳强度处于全国 领先水平。近年来,广东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和政策创新,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作 为能源消费大省,加之本地可再生能源资源有限,广东也面临诸多低碳转型挑战。 广东省是经济和人口大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 35 年保持在全国第一,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财政自给能力较 强,2023 年人均 GDP 达到 10.7 万元。广东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电力消费居于全国前列,但能效水平相对较高。 2023 年,广东省以约占全国 7% 的能源消费和 5% 的碳排放,支撑了约占全国 9% 的常住人口和 10.8% 的经济总量, 单位 GDP 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67% [1]。 “10 积分 | 47 页 | 13.30 MB | 3 小时前3
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调查监测技术要求(2025年度适用)-30页................................................... 16 1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调查监测的总则、调查内容、技术方法、质量控制、 分析评价和产出成果等。 本文件适用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调查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38590-2020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 GB/T 38582-2020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NY/T 1579-2007 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NY/T 1233-2006 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NY∕T 635-2015 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 HJ 442-2008 近海海域环境监测规范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自然资发〔2023〕234 号) 《全国草原监测评价工作手册(2021 年)》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技术规定(2019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技术规定(2019 年修订)》 《岩溶地区石漠化调查技术规定(2021 年修订)》 《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技术规程》(办资字〔2024〕128 号)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指南(2024 年)》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图斑监测 polygons surveying 基于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成果,采用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动态观测并10 积分 | 30 页 | 432.31 KB | 3 小时前3
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2025上海ESG发展报告-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念推广与实践落地中持续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在绿 色金融创新、企业可持续经营、城市治理现代化以及 社会责任履行等领域,上海正在探索多种实践模式, 并逐步在制度设计与跨类主体协同机制上形成可借鉴 的经验。这些探索不仅彰显了上海在全国ESG发展中 的先行作用,也为理解和推进中国式可持续发展路径 提供了重要参考。 继《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ESG发展报 告》首次系统地呈现上海ESG生态全景后,本年度报 告进一步秉持实践驱动与问题导向的原则,对上海各 告进一步秉持实践驱动与问题导向的原则,对上海各 类主体的ESG发展实践进行了更为深入和聚焦的介绍。 报告不仅记录过去一年的新进展,更致力在对过去总 结的基础上识别未来挑战,提炼结构化和可操作的发 展建议,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参考 作用的路径分析。 本报告仍以各类主体为核心,聚焦三大维度:一是 动态追踪,系统呈现各类主体在过去一年中的最新实 践与进展;二是案例分析,强调从单个企业到同类企 业 年上海ESG发展正在走向制度更系统、行动更标准、 绩效更量化、协同更紧密的新阶段。作为中国的经济、 金融与创新中心,上海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布局和金 融机制创新,不仅推动本地ESG生态不断完善,也在 全国乃至国际格局中发挥着示范作用。 在《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ESG发展报 告》首次系统呈现上海ESG生态全貌的基础上,本年 度报告进一步以实践案例为核心,聚焦不同类别主体 在应对共性挑战中的探索与经验。通过数据与案例结10 积分 | 99 页 | 11.25 MB | 3 小时前3
智慧林草总体规划建设方案(39页 PPT精华版)行政管理体系 黑龙江林草行业从业 人员 26 万,占全国 22% ; 2019 年,全省林草总产 值 1950 亿元,在农口各 行 业中排名第一。 黑木耳等食用菌产值超 过 360 亿元 蕨菜、刺五加等山野菜 产 值 100 多亿元 林地面积 2617 万公顷 (全国第 4 位); 森林面积 2145 万公顷 (全国第 2 位); 自然保护地总面积 1141 贫 大数据云平 台 VPN 专线、政务外网、互联 网 信息查询、问题咨询 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平台 贫困户 扶贫工作 日常管理 扶贫工作 过程监督 扶贫工作 考核评价 大数据 决策分析 驻村工作队 贫困林场、护林员 “ 互联网 + 精准扶贫” 大数据云平台是脱贫攻坚工作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平台,是“全国扶贫开发信 息平台”的延伸和延续,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林草局 顶级涉密集成资质。涉密集成甲级资质,可以承接全国涉密 集成项目,并具备运维单项资质。 网络资源优势。全国 31 个省分公司,专线、传输链路资源丰富, 独立的涉密传输网络。 丰富的涉密集成经验。多个大型的政务内网类涉密集成项目, 积累了丰富的市场销售、解决方案、实施经验,已打造形成了完善 的涉密集成技术能力服务体系。 强大支撑服务体系。全国 31 个省分公司,完善的服务流程, 成熟10 积分 | 39 页 | 11.57 MB | 3 小时前3
全球能源电力清洁转型经验与转型—中国、德国实践(中文)StromNZV)确立了法定的网络准入规则。该条例 保留了平衡单元的基本特征,但随后几年对相关流程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过去,由各 TSO 单独决定、缺乏透明度的平衡电量价格曾引发大量投诉。 2010 年,德国统一了全国范围的平衡电量成本。同年,监管机构通过引入统一的市场 规则,实现了配电运营商、输电运营商和平衡责任方之间流程的一致性,从而确立了全 国范围内的平衡电量数据质量标准 D。2011 年,原本由各 TSO 链的构建与发展。 在绿氢储运方面,德国正在大力发展氢能基础设施。德国计划依托现有的天然气管网和储气 设施,构建全国性的氢气储运系统。2023 年,德国政府发布了《氢能核心网络》规划,提出在 2027—2028 年期间,将改造超过 1800 公里的氢气管道;到 2032 年,全国将铺设 9700 公里 的氢气输送管网,其中约 60% 将利用或改造现有天然气管道。该网络将连接港口、工业区、电 年,德国发布《国家氢能战略》,并于 2023 年完成更新,目标是在 2030 年前将德国打 造为氢能技术的全球领先国家。德国高度重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 100 余座加氢站,并计划通过改造现有天然气管网及新建氢气专用管道,构建覆盖全国的氢能输送网 络。2024 年 6 月,德国政府正式通过《氢能加速法案》,旨在加快氢能基础设施、进口体系及 制氢设施的建设进程。德国政府将氢能定位10 积分 | 78 页 | 3.33 MB | 3 小时前3
2025年数字化转型基本普及智能化升级战略突破-十五五智能制造推进的战略思考报告-中国工程院(周济)61页 PPT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 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依靠什么 ? 动力何在 ? 3 ( 一 )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4 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 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 靠自主创新争取。 得突破性进展,试点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 > 第二阶段:智能化升级,从 2028 年开始,深入推进“制造业 智 能化升级重大行动”。到 2035 年,规上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升级,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在全国工业企业基本普及,中国制造业智 能升级走在世界前列。 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智能制造 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技术路线 二、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 三、 " 十五五 " 主攻方向:数字化转型基本普及——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 十五五期间,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智能制造、实现我国制造业创 新发展的主战场,要集中优势力量,在全国工业战线大规模普及性推进 " 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 全国工业战线总动员,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金政协同推进,在全国工 业企业大规模普及性推进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 52 三、“十五五”系统推进智能制造的几点建议 1. 主攻方向:数字化转型基本普及——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10 积分 | 61 页 | 13.48 MB | 3 小时前3
中国信通院: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等前沿技术研究,持续深化网联化与智能化融合。 国际主要汽车强国与地区,政府与产业界积极部署重大项目,加 速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推广。美国加强全国范围车联网部署,推 进一致性服务。2024 年,美国交通部(USDOT)发布《用连接挽救 生命:加速车联网部署计划》,为全国的 C-V2X 技术应用提供发展 路径引导,通过“增强出行能力”等项目投资 7000 余万美元,重点开 展 C-V2X 路侧部署及车路协同测试验证,截至 进网联技术应用规模快速提升;5G 基站总数达 459.8 万个,覆盖所 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30 余城市和多条高速公路部署 RSU 超过 11000 台,网联基础设施部署持续深入。示范应用方面,全国已建成 17 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 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以及 16 个“双智” 试点城市,正加快推进 20 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累计开 放测试示范道路 35000 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 基站总数达 459.8 万个, 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坚实的网络 基础。中国移动超 73.2 万基站已开通 5G 轻量化(RedCap)功能, 实现全国县城以上区域连续覆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在全国超 300 城市规模开通 5G RedCap 功能,为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我国三 大运营商已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的 5G-A 网络部署,中国移动在 330 个 城市实现 5G-A10 积分 | 43 页 | 821.93 KB | 3 小时前3
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规划(2024-2028年)事故防控能力建设、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区域产 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应 急需求,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 《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京津冀产业协同 发展实施方案》《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要求,明确京津冀安全应 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 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京津冀 地区已成为引领全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区域之一,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 2 造业集群的创建,可以加速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打造 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全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 区域合作样板。 创建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我国安全应 急装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安全应急装备产业是我国重 构建一流的产业发展生态,形成一流的协同创新能力、先进 3 制造能力、开放合作能力和集群治理能力,推动集群向世界 级水平迈进,这为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二) 发展现状 产业综合实力全国领先。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积极贯彻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三地分别加强安全 应急产业顶层设计,并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发展壮大安全应急 装备产业。截至 2022 年底,京津冀地区共有中关村科技园10 积分 | 41 页 | 751.83 KB | 3 小时前3
某银行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4页 WORD)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 1 ☑观环境与政策导向 1.1 数字经济步入新阶段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超 过 16.6%。2021 年 3 月 1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其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海 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 2021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 实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 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引导数据中心 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对于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可再生能源丰富、气 候适宜、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潜力较大的节点,积极承接全国范围需后台加工、离线分 析、存 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要求数据 中心在布局上重点支持对海量规模数据的集中处理,支撑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 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抵近一线、高频实时交互型的业务需 求。 图 2.1.2 全国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布局 2022 年 1 月,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数字经济 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到10 积分 | 193 页 | 10.49 MB | 3 小时前3
共 71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