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资国企穿透式监管白皮书-金蝶参与“一带一 路”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在全球产业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当前,国资监管和国企企业改革正步入深化提升的关键阶段。随着“管资产”向“管 资本”转型的深入推进,如何实现国有资本的高效监管与价值创造,成为新时代国资管 理的核心命题。这一转型背景下,传统监管模式面临多重挑战:国企业务跨区域、跨层 级、跨行业特征显著,股权结构复杂;国有资本运作呈现多元化趋势,风险传导路径隐 月首次提出“探索推进穿透式监管”以来,通过印发专 项通知、列入重点任务、印发内控建设指引等一系列举措,加速构建全级次、全链条、 全要素的监管网络,推动国资监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跃迁。穿透式监管, 作为这一转型的重要保障机制,正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重塑监管逻辑,为国企高 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白皮书立足新发展阶段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需求,聚焦“管资本”转型背景下传 统监管模式与新时代要 统监管模式与新时代要求不匹配的突出矛盾,系统阐释穿透式监管的背景、理论内涵、 技术支撑与实践路径,旨在为监管部门、国有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一套“可理解、可操 作、可落地”的穿透式监管体系建设的方法论与数智化平台,助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目录 1 穿透式监管的背景 .........................................................20 积分 | 91 页 | 4.58 MB | 2 天前3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电力现场安监管控研究及实践20 积分 | 22 页 | 5.05 MB | 14 天前3
从原则到实践:在动态监管环境下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11 范围和适用性 ..................................................... 12 1. 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和监管的重点领域 ............................ 14 1.1 数据隐私和安全 ............................................ 14 ............................ 41 3.2 监管方面的挑战 ............................................ 44 3.3 监管重点和技术 ............................................ 45 3.4 新兴监管框架、标准和指南 ............................ ©2025 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版权所有 8 安全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建议。 本研究文件由云安全联盟编写,探讨了当前围绕人工智能的监管治理情况。 虽然本文涉及各种法律和监管框架,但必须强调的是,所提供的信息不适用于 任何特定情况的法律指导。 人工智能的监管环境正在迅速演变,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应用会因各种因素 而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因素包括: ● 管辖范围(国家或地区) ● 具体的情景(如行业、应用场景等)10 积分 | 72 页 | 1.37 MB | 6 月前3
矿山安全风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系,严格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并实施分级管控,提升风 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加强矿山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 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各地方矿山监管部门需持续增强监测预警能力。 当前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难以 关键词: 矿山安全;人工智能;监测预警;矿山监管部门 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4.11.005 文章编号:1007-3043(2024)11-0025-06 近年来矿山安全问题频发,各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对矿山的安全监管。通过分 析当前矿山安全监管现状,梳理了矿山安全监管监察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提出了关于矿山监管部门的矿山安全风 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介绍了安全风险一张图、视频智能检测、风险智能识别、 风险闭环管理及应急通信调度等系统功能,阐述了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和大数据 分析平台等系统功能的实现基础,为提高矿山安全监管执法水平、推进智能化 矿山建设、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发现矿企潜在风险并及时预警;监管监察工作依旧依 靠现场检查方式,时效性低且难以全面覆盖;矿山生 产全过程监控和风险管理尚未形成完整闭环;政府与 企业应急互动渠道未打通,应急响应速度待提高 等 [3-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当前矿山监察监管存在的瓶颈 问题,梳理了其数字化转型需求,并针对性地提出了 一套面向监管部门的矿山安全风险智能监测预警系10 积分 | 6 页 | 1.98 MB | 2 天前3
低空航行系统白皮书 中电科………………………………………………………………14 2.…起降场… ……………………………………………………………………16 3.…通导监系统… …………………………………………………………… 17 4.…飞行管理服务监管系统… ……………………………………………… 25 5.…数据与信息服务… ……………………………………………………… 32 五、结束语 ………………………………………………………………………………… 域管理、飞行服务、安全监管与秩序保障等体系运行的核心问题入手,保障低空 安全智慧飞行。 本书聚焦建设低空航行系统实现安全智慧飞行所需的六大能力,即“灵活精 细的低空空域管理、高效智能的飞行服务、开放融合的通导监保障、空地 / 空空 协同的自主飞行、军民地协同的安全监管、泛在可信的数据与信息服务”,规划 了系统构成中航空器、起降场、通信、导航、监视、空域管理、飞行服务、安全 监管、信息服务( 理主体,从行业 部门专业化管理向多部门联合管理转变。 低空安全保障挑战:安全是高效低空航行活动的前提,也是确保低空经济健 康有序发展的关键。目前各地在先行先试原则下开展的低空活动存在监管体系不 健全、监管手段不足等问题,飞行密度增加势必造成公共安全(飞行安全、空中 交通安全(空管)、要地安全(空防)、地面设施及人员安全、隐私及信息安全、环 境安全等)风险激增。 标准体系建设挑战:现有10 积分 | 40 页 | 5.28 MB | 5 月前3
【蓝皮书】国家能源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步形成,电力商品的多元价值属性进一步显现,电力市场监管体系 更加健全,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 “双碳”目标下,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风、光 等新能源已成为新增装机主体,发电量占比逐年提高,电力系统 的物理形态和运行特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一次能源价格 波动、用电负荷增长、气候变化等多重影响,对我国电力体制改 革顶层设计、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电价机制完善以及科学监管等 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构建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营机制 ………………… 41 (六) 构建批发与零售市场顺畅协调的衔接机制 ………………… 45 (七)构建统筹衔接的政策、管理和市场体系 …………………… 46 (八)构建科学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 ……………………………… 47 后记…………………………………………………………… 51 一、发展现状与问题挑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成效显著,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号)、《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 (一)发展现状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 2 (发改能源规〔2023〕1217 号)、《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 (国能发监管〔2024〕9 号)、《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国能发 监管规〔2024〕76 号)等基本规则陆续完成制修订,逐步构建 起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 ���� ������ ������ ������ ����10 积分 | 57 页 | 2.98 MB | 5 月前3
AI 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前景及潜在影响分析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 应用现状,并从应用趋势、赋能空间、产业格局三 个方面对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应用趋势展开探讨,动 态、辩证分析大模型对金融体系的整体影响。本文 认为,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及技术服务商等各方可 通过加强合作、明确监管合规要求、完善风控制度 等降低大模型带来的相关风险;同时,针对未来大 模型广泛应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也需提前讨论、积 极防范。 关键词:AI 大模型;金融行业;大数据;金融 约束和挑战,难以直接替代专业人员完成分析决策 任务,更多作为辅助核心决策人员展业的助手。具 体来看,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边界和约束主要 包括金融领域专业能力仍有欠缺、难以提供涉及较 严监管领域的复杂金融投资建议、在核心分析决策 环节无法替代人工等。 其中,在金融专业能力方面,由于金融服务存 在时效性强、精确度高、专业壁垒高等特点,当前 大模型仍然存在专业短板,难以理清较为复杂的金 如,交互对话、信息整理、内容生成等。在提供金 融服务方面,大模型目前已较能胜任常规的基础金 融对话,例如,金融资讯、业务办理等,但在专业 度高、个性化强、业务复杂且涉及严监管领域的金 融服务上,由于大模型能力有限、应用效果较差, 且存在监管合规风险,目前难以直接为客户提供专 业金融服务,仍需人工介入以满足服务质量和合 规要求。除金融专长仍有待提升之外,大模型亦 面临有时生成内容不可控(如“幻觉”问题)、可10 积分 | 17 页 | 1.04 MB | 2 天前3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53页)初步建 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 l建立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施工企业、人员、项目等安全监管信息互联共享,提高施工安全监管水平 住建部:《十三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建市[2017]9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办[2017]19号 ) l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提高监管水平 l 保护工人合 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01 需求分析 1.2 工地信息化需求 监管部门 建筑企业 对应产品 一张图管理 人员管理 设备管理 质量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 绿色施工 进度与成本管理 项目协同管理 BIM管理 劳务实名制、移动考勤、WIFI 特种设备管理 材料检测监管、智能测距 扬尘噪声监控、渣土车监控 视频监控、安全巡检APP 项目进度管控、成本管理、文档 、微信、短信、邮件等形式及时向相关负 责人预警,使负责人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以免造成更大的安全问题和损失 n 对处置的结果及时反馈,让各级负责人及 时掌握情况 01 需求分析 1.8 管理决策 n 为监管部门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 工地现场情况及时采集和分析 • 数据汇总,形成多维图表 02 解决思路 02 解决目标 人员身份 工程管理 安全管理 • 实现工地进出人员的 身份有效识别,管控10 积分 | 53 页 | 5.24 MB | 2 天前3
2025年智链融合·数字人民币赋能产业数字化研究报告-推动产业链协同的价值、应用与生态构建发布单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 前言 价值 一、价值: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痛难点的可能解决方案 3 1.1 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的现状及痛点 数字人民币的产业协同价值 趋势展望三个维度 多方 价值 共创 生态系 统重构 数据链路贯通 数字技术驱动 技术 可编 程性 数据共享 治理能力 数字金融 生态底座 产业数字化 公共价值 来源: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绘制 重塑产业链 支付结算 数据赋能供应 链金融 RWA 生态提升 资产流动性 - 3 - 1.1 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的现状及痛点 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是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核心在于借 源高效配置。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驱动、数据链路贯通、生态 系统重构,以及多方价值共创。 多方 价值共创 生态系统重构 数据链路贯通 数字技术驱动 来源: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绘制 图 1 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特征 一、价值: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痛难点的可能解决方案 - 4 - 我国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已迈入新阶段,正在从企业数字化的单点升级转变为产业链数字 化10 积分 | 27 页 | 3.82 MB | 2 天前3
中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研究报告-绿色和平系统剖析了工业污水管理的 现行政策,总结、凝练、识别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在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维护、运行、 监管等出现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及措施建议。 该报告可为地方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加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监管提供管理支持,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 求,促进地方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该报告按照研究类型的报告体例重新梳理章节,补充实际案例 不 健全,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若不能 发挥其应有效用,则会严重影响我国工业污水问题的解决。 原环境保护部在其 2016 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 达标排放计划的通知》中要求,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和环境 监管机制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且“到 2020 年底,各类 工业污染源持续保持达标排放” 9。本报告将结合实际案例, 通过剖析中国工业园区污水监管现状,识别工业园区污水处 人体和环境危害。 01 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现状 图 3 中国各省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数量 264 9 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涉及到多个 部门,部门间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时有发生; 不仅如此,缺乏合理的污水排放标准,配套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等问题也制约着园区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问题的解决。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 02 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0 “水十条”要求各工业集聚区修建集中10 积分 | 28 页 | 17.18 MB | 5 月前3
共 441 条
- 1
- 2
- 3
- 4
- 5
- 6
-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