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建筑定制化解决方案 -帮助资产运营方实现减排2025定制化解决方案 帮助资产运营方实现减排 建筑&基础设施 ACHIEVING NET ZERO � 内 容 定义净零排放 实现净零排放的五个步骤 您价值创造的合作伙伴 超越可持续性 CLARITY审计:为您的ESG承诺带来信任度 净零排放资产管理者倡议的兴起 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最佳策略 实现净零排放的三个排放范围 P 3 P 4 P 5 定者十分关注建筑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营过程,希 望资产运营方能够找到实现净零排放的方法。 大量投资和革新旨在减少新建建筑的碳排放量。然 而,现有存量建筑中有��%会运营并使用到���� 年。这意味着必须更加重视通过全部由可再生能源和 低碳材料建造的超低能耗建筑来实现净零排放战略。 必维集团可以帮助您的组织评估其碳足迹,确定排放 源,并制定净零路线图,定义明确的减排行动。行动 包括持续监测、能源管理和信息验证。通过这种方 包括持续监测、能源管理和信息验证。通过这种方 式,必维使您的公司能够透明地公布其在实现净零排 放方面的进展。 尽 管 实 现 净 零 排 放 对 于 推 进 能 源 转 型 至 关 重 要,目前净零排放的定义仍然莫衷一是。在开 始实施净零排放之前,资产管理者应该确保自 己清晰了解净零排放对其管理的资产意味着什 么。 要实现净零排放,公司的价值链,即公司的自 身运营过程以及上、下游供应链,都不会导致 大气中的CO�和其它温室气体的增加�。在建筑和10 积分 | 20 页 | 15.24 MB | 1 天前3
减碳目标制定指导手册1 HSBC 3 2 减碳目标制定指导手册 HSBC 一、企业设置减碳目标的驱动因素 尽快控制全球气温增幅已经逐渐成为各国共识。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缔约方协议第二十一届会议上,各国表决通过了包含气候目标的《巴黎协定》。目前,共有 194 个缔约方(包括 193 个国 家和欧盟)加入了《巴黎协定》,参与行动将 21 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的 框架下气候信息披露的实施指引》以协助发行人遵守新气候规定;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等, 也在督促并提示国央企及在港上市企业重视减碳信息的有效披露。在国际与国内气候变化共识的大背景下,工业行业企业 具有多类动因积极参与设定、披露及对外沟通减碳目标。 作为企业气候风险管理相关的有效信息之一,减碳目标已经被纳入全球多地证券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要求,包括 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另一方面,企业制定减碳目标有助于提升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气候风险管理弱的企业可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浪潮中丧失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的优势。目前,以微软、苹果为代表的大型跨国企业已经提出供应链碳中和目标, 供应商制定有效的减碳目标,实施绿色低碳管理,有助于提升在重要客户采购环节的竞争力,维持或扩大重要客 户份额。 以碳为核心之一的气候信息披露逐渐成为全球合规监管趋势 5 4 减碳目标制定指导手册0 积分 | 13 页 | 1.80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零排放政策进展、发展重卡挑战及建议报告2025.02 中国零排放重卡 政策进展、发展 挑战及建议 CHINA'S ZERO-EMISSION HEAVY-DUTY TRUCK POLICY PROGRESS,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EDF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 术语说明 重型车辆(HEAVY DUTY VEHICLES): 包括3.5吨以上的货运车辆(卡车)或8座以上的客运车辆(包括公 5吨以上的货运车辆(卡车)或8座以上的客运车辆(包括公 共汽车和长途客车)。 零排放重型卡车(ZERO EMISSION HEAVY DUTY TRUCK): 以纯电(BEV)、氢燃料电池(FCEV)等作为驱动燃料的重型货车。 作者 冉泽、李蕴洁、张梦云 中国零排放重卡政策进展、发展挑战及建议 要点 国内外零排放重卡政策现状 • �国发布《国�零��货�走�战略》,��阶��设�国零�� 中重型车辆�电��氢基础设�。 中国在国�层面��的��政策���零��重�的��应用, ��地�政���专项政策。 中国零排放重卡发展挑战 • ��零��重�的发�目标和�体战略。 • 零��重�车辆购�成���较�。 • �换电基础设��设成�较�。 • �换电标�不统一。 • 补��率有待进一�提�。 • 在用���重�保险问题�待�决。 中国零排放重卡发展建议 • 制�零��重�发�目标,��国�层面绿�货�走�战略。10 积分 | 12 页 | 2.27 MB | 5 月前3
2025年迈向零排放货运:新能源重卡应用初探-行业调研分析与建议报告面推进全产业链低碳转型。 国际社会的气候行动 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共识逐 步形成,并不断深化。1997 年,《京都议定书》 发布,成为全球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 排协议,旨在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减排目标。2015 年, 《巴黎协定》由全球 178 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确立 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 2℃以内并努力 限制在 1.5℃以内的目标,奠定了 2020 年后全球气 OEM)、能源供应商等多方力量,在特定区域探索新能源重卡早期落地示范项目, 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绿色物流解决方案。 3. 识别电动重卡应用的主要挑战 研究企业在电动重卡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 济性、运力匹配、基础设施、减碳效益评估、政 策落地等),并评估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4. 明确企业对政策支持的需求 调研企业的政策期待(财税激励、补能基础设施、 绿色金融、行业标准等),为政府优化支持措施 提供参考。 and Analyses 结果与分析 中文507.indd 9-10 中文507.indd 9-10 2025/5/7 10:37 2025/5/7 10:37 11 货主端 碳减排目标(减少碳排放,履行 ESG 或可持续发展承诺) 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提升绿色形象,获取更多商业机会) 总部或其他内外部需求(内外部要求或更倾向选择低碳运输) 长期成本优化(降低燃料、维护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性)30 积分 | 15 页 | 36.74 MB | 5 月前3
双碳管理解决方案S 指标和⽬标 1 、达峰中和时间和量,碳排强度递减时间和 量。 2 、可再⽣能源占比以及阶段减排⽬标。 3 、供应链绿色化。 举措|行动 1 、减碳 / 脱碳项⽬。 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 / 电池、氨燃料 / 氢 能、 CCUS (碳捕集与封存 / 利用)、碳信用、 其他 低碳和脱碳业务(绿色配送、绿色建筑等) 2 、温室气体减排活动。 3 、参与低碳社会推进活动。 4 4 、外部合作 与各种组织的合作、 CDP 回应 表现 继宣布的的温室⽓体 (GHG) 减排⽬标后,按 照财政年度(参考:指标和⽬标),开始计算 温室气体( GHG ) 排放量,包括 GHG 其附 属公司的排放量。 ( GHG 协议特定⽅法下的 范围 1 和 2 和范围 3 类别 15 (投资)的 ⾦额,以便与采⽤该⽅法的其他公司进⾏⽐较 / 如有需 要。) 碳中和路径 推进中和进程 推进中和进程 跟踪和调整 碳中和 /ESG 委员 会 定义推进路径 按照碳中和路径定义的各 个阶段,推进实施各个阶 段的节能减排进程。保障 节点可以有序推进。 跟踪中和路径的每个阶段 的执行情况,并针对每个 阶段出现的正向和反向推 进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双碳委员会制定了碳中和 战略,并具体推进碳中和 路径时,双碳委员会需要 根据分子公司布局、行业 等定义双碳的推进目标。10 积分 | 35 页 | 24.93 MB | 6 月前3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2025)系,碳市场从蹒跚 学步到稳健前行,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参与者的智慧与汗水,见证了制度创新的 蓬勃活力与市场发展的无限潜力。 碳市场通过赋予碳排放权以商品属性,将环境成本转化为经济信号,为企业 减排提供持续动力,碳金融则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与资本力量的整合,为碳市场 注入流动性、效率与韧性。这本中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发展报告,精心梳理了中国 碳金融市场从政策探索到机制创新的发展进程,通过多维视角还原其历史脉络与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23 2.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新启动...............................................................23 3. 碳交易期货和碳信托入局碳金融市场...... 目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碳金融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市 场流动性不足,限制了碳资产的高效配置;碳金融支持碳市场的形式较为单一, 我国目前仍是以碳配额和自愿减排机制的现货为标的碳融资服务为主;基础设施 配套需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效率有待提升;风险对冲产品品种较少,难以有效 应对市场风险;“双碳” 项目收益周期长、回报率不稳定,降低了投资者的积极 性;0 积分 | 40 页 | 1.52 MB | 5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持续严峻的 减碳压力 越来越重要 的范围三 范围三碳减排 机制:碳嵌入 目 录 供应链物流 01 4 A △△ △ 里 罗戈研究 | L◎GResearch 3) 全球减碳压力 · 全球减碳目 标差距 · 欧洲绿色政策“松绑” · 中国绿色政策逐步加码 2) 物流业碳排放情况 1) 全球能源与排放情况 持续严峻的减碳压力 · 全球能源情况 demand growth by source,2024 Global demand growth,2024 13.9EJ ■ 2024 年全球主要能源增长率与能源需求增长来 源 戈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2023-2024 年部分地区能源需求变 化 戈 growth Key global growth rates,2024 IEA.CC BY 4.0. 罗戈研究 Key global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5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2023 2000-2020 average 1300 1200 1100 1000 能源强度改善情况 罗戈研究 文 Annual rate of change in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碳中和实战指南: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409页中国的碳减排进程、碳中和挑战及战 略意义 第三节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 第二章 企业低碳发展的通用指引:六步走 第一节 企业低碳发展的通用“六步” 第二节 碳排放基线盘查方法 第三章 能源行业:推动电力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变 第一节 整体情况:全球与中国能源行业碳中 和发展实践 第二节 抓准能源行业的“牛鼻子”——中国 电力行业碳中和前景展望 第四章 重工业:钢铁减排聚焦能源替换、能效提 重工业:钢铁减排聚焦能源替换、能效提 升及工艺升级 第一节 工业碳排放组成及减排挑战:聚焦钢 铁行业 第二节 钢铁行业政策现状及碳中和举措 第五章 汽车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联合上下游 产业链减排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减排的必要性 第二节 全球汽车行业减排目标 第三节 汽车行业减排特点及举措 第六章 建筑行业:创新发展模式,全链路打造绿 色低碳建筑 第一节 建筑行业低碳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建筑行业低碳绿色发展趋势及领先实 消费品行业:引领可持续发展趋势,助力 产业链碳中和 第一节 碳中和对国内消费品企业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国际消费品龙头企业的碳中和发展进 程 第三节 国内消费品企业的碳中和转型之路 第八章 互联网高科技行业:推动运营减排,科技 赋能生态碳中和 第一节 “危”“机”四伏:碳中和时代,互 联网高科技行业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第二节 国内外领先的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碳中 和发展实践 第三节 “小我”与“大我”的和谐统一:中10 积分 | 409 页 | 12.41 MB | 1 天前3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过去、现状和展望报告(2025年版)-EDF28 4.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展望 31 5. 附录 32 5.1.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主要政策文件(2020年至今) 32 5.2.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情况介绍 34 6. 参考文献 35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过去、现状和展望 摘要 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全社 会低碳转型的重要市场 化碳 排放,从而以兼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实现温室气体减 排目标。传统的命令和控制型政策,其减排成本和 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相比之下,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激励不同类型利益相关方和参与 者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进行低成本减排,从而降 低了全社会的减排成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推 动了绿色技术创新和工业投资,为平衡经济发展与 碳减排关系提供了有效工具7。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也建立了中国全国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也建立了中国全国 碳市场体系促进国内重点排放行业减排,这一体系 包括具有强制履约义务的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 场,以及中国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以下 简称“中国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中国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将 发电行业从2019年起的排放量纳入管控范围。2025 年3月,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宣布扩大覆盖范 围(以下简称“扩围”),正式要求钢铁、水泥和铝冶炼20 积分 | 40 页 | 5.94 MB | 1 天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FOUNDATION 能 源 基 金 会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全球性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于 2020 “ ” 年正式提出 双碳 战 略目标,是全球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最短、减碳规模最大、降幅度速度最快的国家。工业部门作为国民 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亦是中国能源消耗和 CO2 “ ” 排放最集中的领域,其低碳转型对于实现 双碳 目 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唯有加快布局颠覆性与引领 性的低碳技术,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战略主动。 工业部门在生产工艺与排放结构上的高度复杂性,使其碳减排技术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全球碳 中和实现路径上的难减排领域往往都在工业部门等。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重点高碳工业行业减排路 径差异显著,短流程工艺、氢冶金、电气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路线亟需系统性 突破与统筹推进。推动庞大工业体 协会和研究机构,耦合自上而下的宏观评估模型与自下而上的技术优化模型( TIMES+MESSAGE),系统 梳理工业碳中和转型关键技术清单,开展多轮次技术演化模拟与情景优化,综合分析不同技术的工艺特征、 技术成本、应用场景与减排潜力,提出重点行业碳中和技术图谱,基于技术成熟度和成本学习曲线形成分 技术应用的时间表与发展路线图,为工业低碳转型战略规划、重大工程部署和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依据。 “ ” 本报告提出中国工业领域碳中和技术发展20 积分 | 146 页 | 23.98 MB | 19 天前3
共 1000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