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疾控疫情防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软科学研究• 基层疾控疫情防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郑 凤1, 王萱萱2, 钱东福3 (1.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6; 2.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全球健康中心, 江苏 南京 211166; 3. 江苏省健康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1166) 摘 要: [目的] 构建基层疾控疫情防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 为基层疾控疫情防控韧性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成包含预警能力、 适应能力、 恢复能力和变革能力 4 个一级指标、 12 个二级指标和 32 个三级指标的基层疾控 疫情防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可为基层疾控疫情 防控韧性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疾控; 评价指标体系; 疫情防控韧性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800(2024)05-0016-05 Study 疫情防控体系脆弱性增加 [2]。 研究表明, 韧性能帮助 降低组织脆弱性, 促使组织更早觉察疫情预警迹象、 快速评估风险、 广泛寻求获得支持, 以减少、 最小化 甚至避免风险事件的影响 [3]。 建设具备韧性的疫情防 控体系及能力已达成专家共识 [4, 5], 成为亟待解决的 重要问题, 然而评估韧性水平是提升韧性能力的基 础, 目前疫情防控韧性评估工具尚未得到开发, 因此 研制科学可行的评估工具势在必行。20 积分 | 6 页 | 1.15 MB | 13 天前3
埃森哲 -展望 智能制造打造韧性企业,开创增长新局 中国企业供应链转型的三大方向 从制造到智造,重塑者做对了什么? 工业4.0时代的制造企业研发转型 02 | 智能制造 《展望》创刊于1999年,是埃森哲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 旗舰刊物。《展望》特刊聚焦单一行业或话题展开深度分析, 带来切中当下、富有见地的思考和建议。 过去几年,制造业挑战重重,全球新冠疫情、地缘冲突,很 多主要经济体面临通胀风险,以及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 制造、韧性供应链等主题的专题文章,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前沿 洞察和切实建议,助您在面对变革时保持韧性,驾驭未来。 前言 《展望》编委会 智能制造 | 03 打造韧性企业,开创增长新局 中国企业供应链转型的三大方向 从制造到智造,重塑者做对了什么? 工业4.0时代的制造企业研发转型 6 18 22 28 目录 智能制造 | 05 余鸿彪、潘峥 文 打造韧性企业, 开创增长新局 端天气事件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等。这些挑战大 大降低了制造业的韧性,导致企业每年错失1.6万亿 美元的收入增长机会。 但埃森哲最新调研发现,投资于韧性能力建 设和提高数字化成熟度的企业明显超越了同行,积 极引入这些做法的先行者已平均斩获了8.3亿美元 的新增年度营收,而欠缺韧性的企业无法分享这份 成功。 如何成为高韧性企业,如何提高关键能力成熟 度,从而在供应和制造全价值链上构建更强大的韧0 积分 | 38 页 | 5.33 MB | 13 天前3
德勤:2025年趋势追踪报告-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转型变革2025年趋势追踪 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转型变革 1 目录 引言 3 趋势 1 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 依托前瞻性领导力, 打造韧性组织 4 趋势 2 塑造关键矿产供应链: 利用商业生态系统优势 11 趋势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 发挥积极资产组合管理的作用 18 趋势4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矿产勘探: 利用公益性地学数据 25 趋势 5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革: 生能源与低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此同时,如何在人才、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有效 的管理措施,以提升运营效率,依然是企业面临的持续挑战。 新时代领导力将是企业把握新兴机遇(不论这些机遇是否可预见)并培育韧性的关键所在 举例而言,欲在当前这复杂多变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可能需要采取低成本、 高效率且智能化的运营策略。同时,为确保自然价值在企业中得到充分重视并将这一理念 融入企业运营管理中,企业可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 趋势 4: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矿产勘探 趋势5: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革 趋势 6:矿业及金属行业的智慧运营 趋势 7:生成式AI对矿业及金属行业劳动力的 影响 趋势 8:推进净零排放进程 趋势 9:使ESG策略更加以价值为导向 趋势 10:创造自然竞争优势 全球及中国联系人 作者与致谢 趋势 1 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依托前瞻性 领导力, 打造韧性组织 作者10 积分 | 80 页 | 18.85 MB | 5 月前3
爱数:数据驱动智慧校园建设方案(30页 PPT)上海爱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ISHU Technology Corp 数据驱动智慧校园建设 爱数围绕全域数据能力,打造多款数据管理平台,增强数字化韧性,以“数据”和 “ 知识”双擎驱动智慧校园建设,筑梦智慧教育新未来,为教育大计护航助力。 www.aishu.c n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从未改变。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 ,教育的内涵在不断深化。教育 各类业务的正常开展 ,因此若要增强高校数字化韧性 ,须对高校数据中心有 更高的 SLA 要求。 在各类政策及行业规范中 ,明确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例如 ,在《关于加强新 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和《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 ,都明确提出高校数据中心建设需具备容灾备份能力、运维能力 ,以保障 智慧校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升高校数字化韧性。 因此 ,建立体系化数据灾备和可观测性能力 ,建立体系化数据灾备和可观测性能力 ,是保障智慧校园数据安全与 业 务连续性 ,增强高校数字化韧性的关键举措。其中须建立起包括灾备相关流 程与制度、数据分级保护、灾难恢复管理等在内的体系化灾备能力;以及具 备实时监控智慧校园系统运行状态的可观测性能力 ,及时发现、定位与解决 问题 ,保障业务连续性。 增强高校数字化韧性,要求高校数据中心有更高服务水平( SLA ) 数据驱动智慧校园建设| 0220 积分 | 30 页 | 11.77 MB | 1 天前3
2025年供应链蓝皮书-助力您的公司打造供应链的辉煌成功©2024 A. P. Moller – Maersk 马士基亚太区独家 趋势与洞察蓝皮书 ALL THE WAY 清晰洞察前行之路,凭借更可靠、灵活且富 有韧性的供应链,大胆向前迈进 助力您的公司 打造供应链的 辉煌成功 10th Anniversary 10th Anniversary 10th Anniversary 10th 衷心感谢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你们的信任与合作让我们能够突破界限、 适应变化,并打造能真正支持企业成长,提高企业韧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面对2025年及未来的机遇,这份蓝皮书将成为您的有利参考资 源。马士基期待在来年及未来数年中深化我们的合作关系,携手共创更高 效、更有韧性的物流体验。 祝您阅读愉快! 马士基真诚邀您阅读蓝皮书系列第十期 Ross Gearing 马士基亚太区市场部负责人 助力您的公司打造供应链的辉煌成功 003 目录 执行 摘要 通往成功路 上的拦路虎 亚太区供应链专业 人士如何在2025年 脱颖而出 自信满满地 步入2025年 正确的合作伙伴关系 可提高供应链的可靠 性、韧性和适应性 加速迈向未来 page 004 page 006 page 008 page 017 page 020 page 022 第十期 助力您的公司打造供应链的辉煌成功10 积分 | 23 页 | 1.34 MB | 5 月前3
电力系统热点名词释义毕经天 吴 萍 姜静雅 罗 魁 吴国旸 彭 丽 李再华 单熙雯 徐式蕴 侯玮琳 郭雅蓉 屠竞哲 宋瑞华 范士雄 荆逸然 朱艺颖 王姗姗 穆 清 田鹏飞 唐晓骏 贺海磊 徐浩田 目 录 弹性/韧性(Resilience,Resiliency).................................................. 1 构网型控制技术(Rrid Forming(GFM)Control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 43 1 弹性/韧性(Resilience,Resiliency) 撰稿:张国宾、李苏宁、单熙雯 在电气工程领域,“韧性/弹性”均来源于英文 resilience 一词,指 的是电力系统在遭受低概率、高影响事件时,能够最大程度保障电力 系统运行安全及重要负荷供电安全的能力,涵盖事前准备、事中响应 从中文词义的角度来看:两者同样面向小概率、高风险的极端事件, 但弹性侧重于系统异常状态下的快速恢复能力,韧性侧重于系统面对 扰动时的极限耐受能力,但随着理论和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两者概 念不断扩展融合,目前已同样可以涵盖系统完整响应过程。因此,本 报告推荐将二者作为同义词使用。 弹性、韧性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起源于材料力学,最早引入到 生态学和心理学,后逐渐扩展到社会学以及工业领域,后被引入生态10 积分 | 55 页 | 2.25 MB | 6 月前3
博鳌亚洲论坛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海伦娜·麦克劳德 衷心感谢本报告的每一位作者。报告内容翔实丰富,不同章节相互配合,给我带来一些新的见 解,让我受益匪浅,我非常享受阅读整本报告。报告的结论十分鲜明,亚洲在领导全球努力实现可 持续且富有韧性的未来,确保长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要实现世界安全和福祉, 亚洲必须发挥引领作用。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白乐夫 这份报告对亚洲的绿色转型进行了深入分析,既 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导者而言,报告提供了宝贵的 见解,指导如何将自然作为气候韧性的核心支柱加以利用。报告特别强调了将自然作为基础设施进 行投资的重要性,展示了其在碳封存、气候适应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成本效益和长期收益。报告提 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推动自然向好投资主流化,将气候行动与经济韧性相结合,并充分释放自 然生态系统在亚洲绿色转型中的潜力。 中国-意大利商会秘书长 极端天气事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剧,亚洲气候行动的重要性 不只局限于亚洲自身,对全球而言都举足轻重。为应对这些挑战, 亚洲地区正在推进绿色转型,整合气候行动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 案,以开创一条有韧性、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 亚洲绿色转型:进展与挑战 亚洲地区从政策框架、行业引导和市场力量三方面多管齐下推 动绿色转型,技术进步和气候融资是推动转型的两大关键驱动力。 包括中国、印度10 积分 | 168 页 | 7.27 MB | 5 月前3
全球灯塔网络:思维转变对数字化转型影响和规模的推动3 排放通过循环合作初步优化。 灯塔工厂延续了工业物联网(IIoT)等早期技术所验证的经 验,始终高度专注于“价值回馈”方法,预防“流程债务”。其 核心策略包括:智能产品导入工具套件、一体化的韧性枢纽和借 助技术和合作实现循环经济解决方案。 二、新晋灯塔工厂的经验 全球灯塔网络由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于 2018 年联合发起, - 3 - 旨在表彰通过技术创新显著提升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领军企 扩大规模。灯塔工厂在人员能力方面进行投入,既将其视为绩效 转型的一个投入要素,也将其作为绩效转型的一个成果。 在可持续性方面。数字化转型驱动可持续发展,助力循环经 济与脱碳创新,带来供应链韧性增强(库存减少 25%-50%、准时 交货率提高 15%-30%)、资源效率提升(材料浪费降 30%、能耗 与水耗减 25%)。灯塔工厂通过循环经营模式、材料科学优化及 - 7 - 环保设计 加速产品上市,提升成本竞争力。 (二)通过智能韧性枢纽,强化供应链敏捷性 疫情期间,85%的灯塔工厂收入降幅不足 10%,远超行业平 均(仅 14%达标)。其核心在于自 2020 年起构建的五大韧性场 景,通过强化供应商-客户连接与综合规划(如需求预测、库存优 化),抵御市场波动。面对业务扩张与外部冲击,灯塔工厂部署 集成机器学习与生成式 AI,由“韧性枢纽”统筹风险。该中枢提 升供应商至终10 积分 | 28 页 | 1.96 MB | 5 月前3
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实践白皮书的平衡难题,建立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 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产业园区必须构建创新能力,才能锚定新的产业机遇,巧妙转换传统 产能,实现更强健的经济韧性和竞争力。 人本赋能:在城市以人才为竞争核心的时代,产业园区终须打造为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 需要营造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产业生态网络和服务体系。 苏州工业园区过往的三十周年中,一次次的华丽转折和蜕变,既折射出中国产业园 产业园区应充分发掘自然资源潜力,加强分布式光电、风电、储能设施等零碳能源基础设施建 设;通过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等措施,实现多层次多能源的互补互济;打造 生态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并实现碳汇,构建韧性的负碳生态体系。 产业结构 政策助力 基础设施 建筑和交通 19 � 洞见·演进 未来产业园区的四大面向 20 ➁ 面向市场新需求和新模式,获取绿色增长机遇 洞见·演进 未来产业园区的四大面向 36 3 探索·工 具 ESG导向的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框架 3.2 ESG导向的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愿景 体现园区在温室气体减排、能源、建筑、交通、资源利用方面的 可持续性、面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能力以及园区生产活动对 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是园区长期稳定发展并实现经济产出 的基础,也是园区获得绿色绩效的潜在空间。 绿色低碳的园区环境 反映园区管理和服务对于其中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包括在产10 积分 | 88 页 | 15.72 MB | 4 月前3
全球数智化指数(GDII)2025年,数智经济规模将达到 26.7 万亿 美元,占全球 GDP 的 25%。数智化转型(包括人 工智能领域)每投入 1 美元,预计能带来 9.55 美 元的数字化产出,回报率显著。 » 电力 :实现清洁、智能和有韧性的能源系统转 型,满足可持续发展和智能电气化的要求。 » 金融 :通过敏捷运营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决策制 定,适应数智化转型,覆盖从在线金融到自主 金融等多个阶段。 » 轨道交通 :依托人工智能与云平台,提升安全 :数据生成是智能数据流中的起点,也是最 基础的环节。目前,数字基础设施由各类终端和泛 在联接构成。然而,随着原始数据量、种类及生 成速度的不断增长,实现持续、可靠的大规模数据 生成将需要依托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数智基础设 施,特别是在边缘计算层面。 数据传输 驱动因素 :高速光纤网络、边缘计算节点和骨干系统 相关性 :在数智系统中,数据必须从终端快速流向 云端、边缘和核心系统,完成处理、训练和推理。 模,更取决于其存储、留存并有效激活数据的能 力。因此,建设充足的存储规模以支持数据生成, 并部署以全闪存为代表的先进存储规模系统以赋能 数据应用,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选择,它更是关 乎数字竞争力、韧性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战略要务。 53 全球数智化指数(GDII)2025 尽管基础存储规模的规模为数据留存提供了基本保 障,但其对数据应用结果的直接影响较为甚微(系 数 :+0.14)。盲目扩大基础存储规模并不能实现数10 积分 | 142 页 | 10.11 MB | 1 天前3
共 239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