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要任务。目前国内外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系统开展工业园区温 室气体核算方法学需求迫切且意义重大。 工业园区是城市内相对开放的系统,介于城市与行业之间,非独立统计单元,具有 边界模糊、数据不易获取、产业链共生、价值链延伸等不同于区域和行业的特点。本研 究针对工业园区核算类型多样、边界模糊、主体复杂、数据甄选困难等重点问题,通过 国内外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学比较分析,从核算主体、边界、范围、数据、方法等方面, 4)园区碳排放源复杂,核算方法未成体系 工业园区涉及多个企业的价值链、循环链,存在共生关系。工业园区内由于循环经 济产业链的搭建,各个行业或者产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余热余能等资源能源利用可以有 效降碳,但若按照企业主体来核算会忽略这部分效益,因此需要从园区层面统筹考虑。 园区介于城市与行业之间,是区域和行业的重要交叉点,具有边界模糊、数据不易 获取、产业链共生、价值链延伸等不同于区域和行业的特点,目前现有的核算方法体系 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物流业为主 化工园区—以化工企业为主 静脉型园区—产业共生较为明显 工业为主、服务业为辅 农业几乎没有 居民生活较少 产城融合 工业、建筑、服务业、 交通、居民生活、土地变化 交通(居民及工业佳通) 交通行业用能核算 包括园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 及区外交通 特点不同 化工—能源及工业过程排放 静脉园区:产业共生减碳 图 3-1:工业园区类型及其排放特点 3.1.2 工业园区边界复杂0 积分 | 42 页 | 1.99 MB | 5 月前3
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实践白皮书升级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加 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支持和引导低碳、高效能、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探索 引入低碳技术和服务产业,打造绿色产业的创新平台,帮助传统产业节能改造,形成合作共生的 绿色低碳园区。 实现“双碳”目标是长期渐进的过程,随着园区发展和政策变化,园区需要建立实时监测与管理 碳排放的数字平台,识别和管理全产业链范围的碳减排潜力和效果,并搭建透明、规范的碳排放 先进机床与加工 · 工业机器人方案 · 软件自动化 · …… 裕廊创新区的“研-学-产”创新生态系统 新加坡先进再制造及技术中心创新孵化机制 24 洞见·演进 未来产业园区的四大面向 2 ➂ 产城共生培育高度活力的创新社群 对于创新活动而言,人才是最基础而核心的要素。产业园 区的空间形态逐步向功能和空间高度复合的新型产业社 区发展,通过融合研发、生产、生活、休闲、交流等多种功 能,强化对 予 绿色积分(如通过手机APP)。公众可使用绿色积分获取增值服务/产品或行为表彰,最终助 推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的形成。 策略·实践 ESG导向的园区可持续发展场景实践 4 低碳韧性、 自然共生的 园区环境 绿色经济和 社会效益 全周期管理 与全民参与 47 4 策略·实践 ESG导向的园区可持续发展场景实践 盛裕园区(SJ Campus)坐落于新加坡裕廊创新区(Jurong10 积分 | 88 页 | 15.72 MB | 5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摘要报告--苏州中咨工程咨询展望未来,苏州工业园区通过“近零碳园区”建设,将形成“头雁效应”,引领全国工业 城市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形成“先锋作用”,助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生态典范”,探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宜 居宜业宜游新城区。苏州工业园区的近零碳发展,将为我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园区经 验和园区智慧,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 得优势。 “近零碳园区”建设将形成“生态典范”,探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新时代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 推动城市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城市绿色转型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根本保障。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以高质量为鲜明主题的后半场, 要面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 5 市高质量发展路径。苏州0 积分 | 36 页 | 3.08 MB | 5 月前3
清华大学&NRDC:2023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因地制宜探索使用空气源热泵、 储能供热等低碳清洁技术。 4.3.3 建设智能融合绿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研究发现,江苏省园区建设高效低碳产业体系方面普遍围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优化园区产业共生网络以及建设优势绿色产业集群。综合类园区由于产业结构相对离散 更倾向于产业横向拓展,提前布局新动能产业;行业类园区更倾向于纵向延伸,推动重 点企业向产业链、产品链下游精深加工延伸,二者路径有所区别,但核心目标均为提高 建立分类实施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长效稳定机制,鼓励赋予有条件的开发区相应的 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模式创新,大力推动工业园区清洁 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建设;着力开发园区间的共生关系,强化省内园区协同机制,探 索园区跨省合作,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33 5.3.6 构建园区二氧化碳统计核算标准体系 探索建立工业园区碳排放统计方法学,赋予工业园区独立的碳核算统计职权,明确0 积分 | 42 页 | 2.85 MB | 5 月前3
西门子中国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年)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 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 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1 上述整体目标将指导中国分阶段完成全社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70 积分 | 24 页 | 3.32 MB | 5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14 04 环境污染防治 园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少污染废弃物为目标,通过建设完备的环境基础设施,开展废弃物、污 水和大气污染管理,以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园区。 环境基础设施 分类 设施类型 数量 功能 污水处理 污水管网 810公里 覆盖园区,确保污水处理的高效性和覆盖面。 污水处理厂 2座 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处理质量。10 积分 | 33 页 | 11.25 MB | 5 月前3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价。 表2-4 中国工业园区各类示范试点创建和评价指标情况 15 类别 文件 出台部委 评估维度 碳指标 可再生能源使用 比例、单位工业 增加值二氧化碳 排放量年均削减 率 涉及经济、产业共生、资 源节约、环境保护、信息 公开5大版块,共32个指 标(含可选) 只针对工业领域碳 排放展开评价 测算评价指标所需的相关 数据,应尽量从法定统计渠 道或统计文件中获取;无法 获取的,园区管理机构应建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5 月前3
中控技术-控制系统Nyx与AI大模型TPT发布,中控“1+2+N”智能工厂架构再升级-20240611-申万宏源的现场连接技术,支持 2 区本安 防爆的现场连接箱和 APL 模组,实现仪表 IP 化,通信速率提升 100 倍以上,推动全数字 化现场传感与执行,实现智能化工厂数据互联互通。 中控技术始终秉持共创、共享、共生的理念,积极打造 Ethernet-APL 生态,可提供包 括电源交换机、现场交换机、智能仪表等全线 APL 产品。Nyx 可以实现对成本的大幅降低, 极简的架构实现了机柜室空间减少 90%、线缆成本下降0 积分 | 25 页 | 1.56 MB | 5 月前3
数智园区行业参考指南运营,助 力园区打造现代应用智能空间,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 原基科技数智园区运营管理方案 基于英特尔® 架构的原基科技数智园区运营管理方案采用了 “平台 + 生态” 的建设模式,构建与园区共生有生命力的平台 + 开放生态模式,网罗用户触点,服务于不同角色需求,同运营 体系一起进化生长。该方案在边缘计算平台的基础之上,集成 安全管理、车辆管理、行为分析等多系统融合,通过智能化子0 积分 | 42 页 | 1.71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白皮书件投入成本满足业务实时性需求。 万睿科技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通过“平台+生态”与一体化运营模式服务于广大客 户。其中,平台+生态方面,万睿科技通过搭建园区操作系统,整合各垂直领域头部厂 商,建立丰富的生态圈,构建与园区共生有生命力的“平台+开放生态”模式,融入产 业、商务、商业、居住等城市功能,网罗用户触点,服务园区不同角色需求。一体化 运营方面,万睿科技通过集成资产管理、运营管控、企业服务等多个系统,全面打通10 积分 | 76 页 | 10.26 MB | 5 月前3
共 11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