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工智能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开设职业教育类人工智能通 识课程、“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建设高质量数据集、 教学智能体等,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内容基座。目 前,共有 2000 多所职业院校开设了 97 个人工智能融合 应用相关专业,866 所职业院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与应 用(中职),人工智能数据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 高等教育阶段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统筹 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布局,2018 年起,支持浙江大学、 决策。成 立高校算力共享联盟,实现算力跨域跨校的统一管理、 统一调度,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实践提供支撑。 推进各类型数字校园建设。中国教育部发布《中小 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 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等文件, 围绕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数字素养、应用服务、网络 安全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数字校园建设做出通用要求 和规范。辽宁省发布《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0 积分 | 44 页 | 510.97 KB | 5 月前3
蓝凌研究院:2025年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制高点作用,着力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资源数 字化建设。 2023.7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 知 在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方面要求各校积极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 规范》,建设校本大数据中心,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持续丰富师生发展、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管理服务等应用场景,落实网络 安全责任。各地要强化统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指导学校系统设计校本数 效果良好的 区域性信息化标杆学校的基础上,有组织地指导建设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 到2025年建成 300所左右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带动建设 1000所左右区 域性信息化标杆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办学深度融合。 2023.5 教育部高教司2023年工作要 点 涉及11个方面重点内容,其中之一为“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塑造高等 教育改革发展新优势”,包括: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高等教育教20 积分 | 49 页 | 5.28 MB | 4 月前3
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本增效和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算力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应用。 3.“算力+教育”。鼓励科研院所根据需求适度建设算力资 源,有效支撑面向重大项目或课题的开发与创新。推进公共算 力资源覆盖校园,鼓励各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积极运用算力 8 平台为学校实习实验实训环境、平台和基地建设及转型发展提 供支撑,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体系内在质量水平。 4.“算力+金融”。加快算力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 多0 积分 | 18 页 | 309.59 KB | 19 天前3
2025东莞市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集(第三批)-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产值低、交期短但账期长、缺 乏对行业知识的管理沉淀、质量不稳定等痛点问题。 基于此,模德宝通过精密模具“黑灯工厂”建设,一方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助推公司高质量 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与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合作,为行业培养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模德宝以“模云智能制造云平台”为核心,搭建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 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生态。 公司使用模云平台(工信部认定的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采用 单位,近年来,已为东莞区域超过 30 家中小模具企业完成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有效推动模具行 业转型升级。 (三)行业复用性,助力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模德宝提供了模具行业产教融合一体化解决方 案,为职业院校提供配套课程体系及师资培训,再 以赛促学的方式强化学习成果,最终为学生提供实 训和实习就业机会。目前,已服务中山职业技术学 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浙 江科技大学等 10030 积分 | 39 页 | 21.92 MB | 1 天前3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2024)-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势,导致项 目推进缓慢。例如,在 BIM 技术应用中,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 BIM 工程师, 无法进行复杂的模型搭建和数据分析,影响了 BIM 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效果。 建筑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 加大内部培训力度,提升现有员工数字化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薪酬待 遇和激励水平,吸引高技能数字化人才加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建筑数据大量积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能人才。特别是在 BIM、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领域,企业的现有人员往往缺 乏足够的技术储备,导致技术应用的效果受限。 2. 解决方案: (1)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建筑企业应积极与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建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 34 立数字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机制,为行业注入更多的数字化专业人才。 (2)加强内部培训与技能提升:企业应通过定期的内部培训,帮助现有员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提出新要求,需要既具备建筑专业知识,又熟悉信息技 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应掌握 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具备创新思维, 能在复杂项目管理中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与高 校联合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如 BIM 技术应用、建筑大数据分析等,为学生 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提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企业内部定期开展培训课程,20 积分 | 115 页 | 10.19 MB | 4 月前3
广西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块链技术应用研究院、广西民族大学区块链研究院等相继成立, 搭建了国际化、高水平的区块链研究应用的高端智库和平台,推 动区块链平台资源汇集。在技能大赛方面,着力推动区块链职业 教育发展,连续举办 2024、2025 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区块 链技术应用》赛项,吸引了全区 19 所高职院校共同参与。在申报 项目方面,中国—东盟区块链创新中心 2021—2023 年持续补贴区 块链应用项目,三年来累计收到 115 个项目申请,其中,南宁市10 积分 | 35 页 | 594.04 KB | 1 天前3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2025)大力加强碳金融能力建设。针对优质交易数据缺乏问题,建立国家级碳金融 数据平台,整合各试点地区与全国碳市场交易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市 场主体提供数据支持与决策参考。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开设碳 金融相关专业课程,涵盖碳资产评估、碳金融法律、碳交易策略等领域,为行业 输送专业人才;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碳 金融知识与业务水平。此外,加强碳金融法律知识普及,组织专题培训与讲座,0 积分 | 40 页 | 1.52 MB | 5 月前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国区块链领域论文数量全球占比超 36%,位于世界首位。 2015 年至 2024 年,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总量约 20 万件,我 国占比超 60%,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全国 32 所普通高 校,47 所高等职业院校备案区块链专业,布点区块链相关专 业 2500 个,为区块链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区 块链应用创新持续深化,截至 2024 年底,国家网信办已发 布 17 批次共 4103 个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区块链加速融入0 积分 | 79 页 | 2.50 MB | 19 天前3
2022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基于信创体系的智慧教育合型人才的培养。 ⚫ “双师”培养 建立健全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头部信创 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地方政府、高等学校、行 业企业、职业院校“四位一体”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形成强化教师技能训练、 提升协同育人水平的良好环境,加快培养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 58 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教师。 以学校0 积分 | 89 页 | 5.83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集(2023-2024年)369页丰富实训内容:与各行业专家合作,开发更多贴近实际职业需求的实训课程, 覆盖更广泛的职业领域。 更新教学资源:定期更新系统中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保持 同步。 三)推广与应用 市场拓展: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与更多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广基于 MR 212 的职业教育实训系统。 教师培训:组织针对教师的系统使用培训,提升他们运用系统进行教学的能 力。 学生体验:开展学生体验活动,收集学生对于系统的使用反馈,以便进一步 用户反馈收集: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持续收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 反馈,不断优化系统功能。 五)合作与联盟 技术合作:与 MR 技术提供商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 MR 技术在职业教育 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校企合作:深化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共同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训课程和教 学资源。 行业联盟:加入相关行业联盟,与业内同行共同交流经验,推动行业标准的 制定和完善。 四、项目创新点和实施效果 一)项目先进性及创新点 混合现实的实训系统具有轻量化、成本低、易部署等优点,使得其推 广和应用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该系统可以支持多样化模型,满足不同专业和层 次的学习需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职业院校和大型企业的教学及培训场景中得到了广泛推 广和应用。通过理论讲解与模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该系统能够还原复杂的生产 环境和流程,让学员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降低了实训成本和风 险。20 积分 | 369 页 | 28.03 MB | 4 月前3
共 20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