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摘要报告--苏州中咨工程咨询规划引领。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草拟了《苏州工业园区碳达峰实施 方案》,能源、工业和公共机构领域已出台碳达峰行动计划。同时园区编制《苏州工业园 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交通规划(2012-2030)》《苏州 工业园区电力专项规划(2021-2035)》《苏州工业园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 2035)》等一批专项规划,并围绕节能减排有针对性地出台《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推进分 布式光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2 万吨;低碳情景下,2060 年碳排放 331.08 万吨;近零碳情景下,2060 年碳排放 20.55 万吨。基准情景下,由于造纸业主要企业退出,2022 年碳排放暂时性降低后持续攀 升,于 2030 年达峰,峰值 1144.82 万吨。 从碳排放强度来看,基准情景下苏州工业园区碳排放强度降幅 84.67%;低碳情景下降幅 94.24%;近零碳情景下降幅达到 99.64%。 苏州工业园区基期工业部门碳排放最高,占比 20.55 万吨碳排 放,其中工业 13.09 万吨,建筑 7.21 万吨,废弃物处理 0.25 万吨。 0.00 500.00 1000.00 1500.00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2055 2060 基准 低碳 近零碳 8 到 2060 年,减碳贡献较大的部门主要为工业和建筑,低碳情景下减碳贡献分别为 68.43%0 积分 | 36 页 | 3.08 MB | 5 月前3
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2025引领型国家通过全方位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先进制造、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 一代通信等全面领先优势 3 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发展意义 p 麦肯锡:2030年人工智能有望 为全球经济贡献25.6万亿美元, 约相当于当前全球GDP总量的 8%。 p GVR:2023年一2030年全球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复合增长 率将超过21%。 p 美国:重点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 能等领域,打造未来产业领先优势 p 欧盟:《欧洲新工业战略》 国际能源署在其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氢能 源市场的报告中预测,中国在利用可再生能源 生产绿氢的电解槽装机容量方面将占全球近七 成的份额,市场潜力可期。 1 彭博全球环境基金(BNEF)最新数据显示, 到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将占据全球清 洁氢生产的80%市场份额。 2 赛道 7:清洁氢 19 显著提升了人工智能的效率和灵活性,包括GPU、 TPU、NPU、ASIC、FPGA等架构。 G 全球算力芯片市场正步入高速增长期。据 MarketsandMarkets预测,2024-2029年全球 AI芯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4%, AlliedMarketResearch预计2020-2030年全球 AI芯片市场增长十倍以上。 20 赛道 8:算力芯片 赛道 9:细胞与基因治疗 公司 主要进展 Gilead Sciences 通过收购KitePharma获得了CAR-T细胞疗法Yescarta,用0 积分 | 24 页 | 3.67 MB | 5 月前3
西门子中国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年)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正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 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应对气候变化业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国政府在 2020 年明确提出了力争于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同时,也面临着能源 结构不尽合理,单位 GDP 能耗较高等一系列重大现实挑战,使得实现双碳目标的任务紧迫而艰 巨。 西门子作为全球率先宣布碳中和目标 In 2020,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goal of reaching carbon peak in 2030 and carbon neutrality in 2060; at the same time, China also faces a series of major practical challenges 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并努力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第二节:中国“双碳”目标与承诺 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过往已经提出过 2020 碳减排,并在 2020 年提出了 2030 碳达峰和 2060 碳中和两大愿景。 根据 2021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 作的意见》,“双碳”目标主要包括,到 2025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0 积分 | 24 页 | 3.32 MB | 5 月前3
香港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5 -新质生产力焕发香港制造新动能競爭 1。面對上述處境,2011 年德國漢諾威工博覽會提出「工業 4.0 概念」,被納入「德國 2020 高科技 戰略行動計劃」中。2019 年德國又先後發布《國家工業策略 2030》及《工業 4.0 願景 2030》,為 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創造新機會,促進各行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競爭力,亦對技術發展與協作提出了新的 要求2。 1 《德國發展報告(2018):默克爾 4.0 時期的德國何去何從》 IoS) 為基礎,以迅速發展的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為主軸,為快速且全面滲透 到製造業等工業的一場技術革命。 圖片來源:Plattform Industrie 4.0 《工業 4.0 願景 2030》3指出工業 4.0 將會重塑全球網絡化價值創造體系,德國會借助靈活的全球網 絡增值系統,加快數碼化商業模式應用和數位基礎設施建設,將單個解決方案集成在工業 4.0 系統解 決方案中,形成標準 《國家工業策略 2030:德國及歐洲產業的策略方針》則重新聚焦於產業政策,旨在增強德國工業技 術的實力和產業鏈的穩定性。其核心目標是在全球競爭加劇和數碼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保護及重建 德國工業的競爭力。方針將鋼鐵銅鋁、化工、機械、汽車、光學、醫療器械、綠色科技、國防、航空 航太和 3D 列印等十個製造行業列為「關鍵工業部門」,有針對性地扶持重點工業領域,計畫到 2030 年將經濟附加值總額中工業的佔比從10 积分 | 74 页 | 5.88 MB | 5 月前3
智能时代的精细化工革命:技术要素驱动下的行业信用质量及其变化趋势浅析次提出培育“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明确将其纳入国家战略,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预计,2024 年全球人形机器 人市场规模约 10.17 亿美元,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可达到 150 亿美元, 2024-2030 年 CAGR 将超过 57%,全球销量将从 1.19 万台增长至 60.57 万台。根据 2024 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 人产业研究报告》,预计 2027 年小规模量产;韩国主攻硫化物路线, 新世纪评级 2025 年度新质生产力系列文章 10 三星计划 2030 年建成全固态电池产线。 (二) 半导体应用领域 近年来美国加大对华半导体产业的围堵,我国半导体产业在政策 和资金扶持下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推动半导体相关化工新材料的发展。 近年来美国0 积分 | 19 页 | 1.20 MB | 5 月前3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候变化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到2050年,如果潜在建 成情景下海外园区的光伏与风电潜力得到全面开发, 将为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 贡献约2%的份额。如果将这一全面开发进程提前到 2030年之前完成,该贡献率将大幅提升至近5%。在 中国海外园区开发与应用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而 要使这些潜力得以充分挖掘,各利益相关方需要加 强以科学评估为基础的协调合作。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显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努力与巨 大贡献。到2050年,如果潜在建成情景下海外园区 的光伏与风电潜力得到全面开发,将为全球实现净 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贡献约2%的份 额。如果将这一全面开发进程提前到2030年之前完 成,该贡献率将大幅提升至近5%。 ▪ 在海外园区充分开发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全过程中, 从潜力识别到项目落地,都需要政策制定者、商业投 资者、园区运营者及金融机构多方协作。 关于本报告 energy installed capacity necessary to achieve net- zero emissions. Accelerating this development by 2030 could increase the contribution to nearly 5%. To fully unlock this potential will require strengthened10 积分 | 68 页 | 11.63 MB | 5 月前3
F5G-A绿色万兆全光园区白皮书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绿色全光网络专业委员会 第一章 园区业务的趋势和挑战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绿色全光网络专业委员会 9 9 1.1 数智化趋势 到 2030 年,全球联接总量将突破 2000 亿,完全进入到万兆联接的时代。而 原园区基础设施孤立建设、彼此不联通,无法支撑当前园区数字经济产业和低碳 可持续发展需要,需依托万兆联接的基础设施网络、数字平台,开启园区超高速 月,中国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成 为我国未来数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基本国策。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绿色全光网络专业委员会 14 14 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 号),在节能降碳增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医院信息化行业迅猛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等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性文件,成为促进我国智慧医院建设 发展的催化剂。《“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医疗健康信 息化服务体系,促使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全行业全方位精准、 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协助医院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伴随着频发的政策红 利10 积分 | 78 页 | 9.16 MB | 5 月前3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ODCC年实现碳中和。我国政府以全国长期目标为导向,相继制定了应对 气候变化的战略和目标。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 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紧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 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 电及其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数据显示, 2020 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为 870 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1.16%, 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 7,290 万吨。预计到 2030 年,数据中心用 电量可能在 2020 年基础上翻一番,高达 1,800 亿度,用电量产生的 碳排放值将达到全社会碳排放的 1.5%2。 从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来看,以温室气体核算标准的边界定义, 过优化设备和能源使用方式、改进供电和冷却系统等技术手段,降 11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 ODCC-2023-02006 低能耗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 (3)金融机构是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为实现我国 2030 年“碳达峰”目标,自 2021 年起累计绿色投资需求的保守估 计为 14.2 万亿元人民币。金融机构也将推动企业层面碳核算和碳信 息的披露。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代表,其绿色化、零碳化转0 积分 | 64 页 | 1.60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市场未来5年将维持14%左右的增速稳定增长,其中,以软件支出为主 注释:本报告中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支出包含了IT和ICT的支出。 来源:专家访谈、企业调研、国家统计局、公开资料整理,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23-2030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情况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一个必选题基本已经在业内达成共识。尽管经受几年疫情影响,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行业实际需求的助 推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依然维持相对稳定 市场规模达到1.55万亿,预计在2025 年达到1.76万亿,并将在未来5年维持14%左右的增速稳步增长。维持市场稳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聚焦在以下3方面:1)政策支 持:国家在2025、2027、2030等几个重要节点都有相对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促使业内规上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积极转型; 2)技术进步:一方面,供给市场经过几年的服务积累,其产品和解决方案走向细化和体系化的同时,对需求端痛点的满足更加精 15500.4 17608.4 20056.0 22924.0 26110.4 29818.1 34201.4 2023 2024 2025e 2026e 2027e 2028e 2029e 2030e 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因素 2024年数字化转型支出分配 43.7% 38.7% 17.6% 软件 硬件 服务 46.6% 34.9% 18.5% 软件 硬件 服务 2024年数字化转型支出分配10 积分 | 55 页 | 3.47 MB | 5 月前3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2020年9月,我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 当,宣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愿景。2021年9月, “双碳”顶层设计文件出 台后,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对“双碳”目标的支撑,推动建立不同层面的统计核算规则 及细化方案相继发布,对碳排放精准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 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十四五”期间初步建立清洁 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基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5 月前3
共 14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