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慧厂区解决方案(智慧工厂)AI+ 智慧厂区 按标准的、统一的和简单的结构化方式编制和布置各种建筑物 ( 或建筑群 ) 内各种系统的通信线路,包括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监控系统、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因此,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综合布线是智慧工厂建设基础设施 ,是将所有语音、数据等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方式,用来支持语音、视频、数据、图文、多媒体等综合应用。 现状分析 解决方案 核心技术 开发都在同一个项目改代码,相互等待,冲突不断 代码功能耦合在一起,新人不知道从何下手 构建时间长,任何小修改都要重构整个项目, 耗时长 一个微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应用挂掉 统一进程 集中部署 统一认证 统一管理 效率低 1 维护难 2 不灵活 3 稳定性差 4 扩展性不够 5 SOA 架构 ESB 服 务总线 A2 服务 B2 服务 C2 服务 A1 服务 B1 服务 06 设计、开发、运维、管理一体化 “1+6+7” 架构体系 » 产品概述 » 一个云应用服务市场 所有应用的功能统一 发布到云应用服务市 场,由该平台统一对 外服务 OA 案件 审批 项目管理 认证中心 authen 为各类服务与应用提供统一 认证与授权,以用户为中心,以 应用与服务为分类,实现用户关 联的资源管理与授权,解决了用 户与服务、服务与服务间的多种0 积分 | 39 页 | 3.88 MB | 5 月前3
数智园区行业参考指南端的协同处理架构能够兼顾云与边缘的优势,可成为数智 园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制造业等对于网络带宽、时延非 常敏感的场景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云 – 网 – 边 – 端协同应该在架构层面实现统一的规划,不 仅要推动基础硬件资源的架构统一,或是实现资源的跨架 数智园区行业参考指南 | "IN" 数智时代 赋能园区转型 数智园区概况及发展趋势 | 3 数智化技术已经成为重塑产业发展模式、撬动经济发展的核 心动力,未来 通过统一标准的数据融合,可以构建项目、企业、人员和 城乡等基础数据库,为后续高性能的数据分析夯实数据基 础。同时,将应用场景、业务管理等各业务数据关联起来, 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以反映综合业务场景的全貌。 • 园区建设: 数智园区可以充分利用智慧建筑的基础,集成控制摄像头、 SOS 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红外探测器、门禁系统、报警 系统等硬件系统,实现感知、系统联动、统一控制。数智 数智园区概况及发展趋势 边缘侧的负载整合为人工智能在边缘计算的应用找到了突 破口。人工智能为数据采集、分析和增值提供了全新的驱 动力,也为整个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虚拟化技术将在 不同设备上独立的负载整合到统一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上,实 现各个子系统在保持一定独立性的同时,还能有效分享计 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边缘侧经过负载整合,产生的节 点既是数据的一个汇总节点,同时也是一个控制中心。人 工智能可以0 积分 | 42 页 | 1.71 MB | 5 月前3
GIS-BIM-FM智慧建筑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2、按房间类型:房间类别-房间类型 3、按房间规格:房间标准 4、按所属单位:单位类型 5、按使用人员:人员-职权 6、按相关资产:设备-家具 4):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将各类设施、设备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基础台帐信息:包 括设备的名称、编码、型号/规格/材质、单价、供应商、制造厂、 对应备件号、采购信息,如采购日期、采购单价、保修信息、专业、 类型/类别等。 通过从采购、入库、维修、借调、领用、分配、定位、折旧、 伟景行智慧建筑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GIS & BIM & FM 上是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告别”了固定资产的大盘点模式。实现固定资 产的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可实时地掌握所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情 况。购入资产及时登记,并打印条码。总部对分部、上级对下级盘 点清查工作可以先通过查询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组织专门人员 重点地清查,做到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统 GIS & BIM & FM 身份认证集成、单点登录,采用数据耦合,经过扩容的集成管理平 台,保持统一的非结构化文档库, 统一管理界面,统一的安全控制机 制,以及统一的开发接口标准。 (3)稳定性及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可以方便的增加内容服务器组、工作流服务器和其他管理 核心模块,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使其适应扩展后的大业务处理30 积分 | 130 页 | 29.36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白皮书图表1:智慧园区的概念内涵 资料来源:《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2 2.智慧园区的常见分类 常见园区分类主要是依托园区主导产业,分为各类产业园区,但考虑到园区智慧 化升级改造需运营主体统一协调、全面把控,因此业内较认可按照运营主体对智慧园 区进行分类,即分为政府主导型开发区、产业地产主导型园区、大企业园区、小微型 园区。 图表2:智慧园区按运营主体分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参考,对各地智慧化工园区的规范建设和系统科学管理起到了一个积极的带动作用。 8 图表8: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名单智慧化建设重点 批次(年份) 园区名称 智慧化领域 第一批-2016年 中国化工新材料 (嘉兴)园区 建立统一大数据平台,提升园区智慧业务系统;危 化品物流协同系统;港区应急响应中心;工业固体 废物交换平台。 中国化工新材料 (聊城)产业园 智慧化园区管理平台,集安全环保管控、生产运营 管理、能源管理、安防、应急预警救援、电子商 惠州大亚湾石油化 学工业区 立足于引进世界先进的化工企业和生产技术,重点 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石化深加工产品、高 新技术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建成环 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世界级石油化学工业 区。 大丰港石化新材料 产业园 重点发展重型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 部件、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产业。 第八批-2023年 天津南港工业区 南港工10 积分 | 76 页 | 10.26 MB | 5 月前3
中控技术-控制系统Nyx与AI大模型TPT发布,中控“1+2+N”智能工厂架构再升级-20240611-申万宏源赋能的控制引擎,提供组态自动生成、Al 融合 PID 等功能,从而实现数据预测和自适应控制等,提升装置运行的效益。2)TPT:将模拟 与预测能力融于一体,能支撑多种任务,通过长短周期预测、动稳态模拟等,统一分析类、 优化类、控制类、培训类等工业应用,统一传统的建模过程,全面简化技术体系,有效应 对复杂工业场景。 ⚫ 全球顶级客户站台,印证中控产品有效性和竞争力。1)沙特阿美:与中控在 IMI 数字化 项目、阿美学院智能 1:工厂数字化转型主要困难与原因 主要困难 原因分析 数据孤岛 整体规划不足 工业软件集成水平低 各类软件移植难 二次开发工作量大 软件定制化程度高 数据接口种类繁多 缺乏统一数据标准 资料来源:蓝卓《中国工业操作系统发展白皮书》、申万宏源研究 传统自动化和信息化本质是把生产操作和管理流程通过软硬件系统的方式予以固化, 从而建立了垂直制造体系,这一体系下负 决策优化、 高效管理等诉求则无法满足。 从接口层看,标准不统一,互联难度大。接口标准不统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 不同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的协议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内对这类标准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不同的设备、生产机床都有自己特有的数据传输协议,使数据采集的效率降低、难度增大。 二是设备之间的互联以及设备接入平台的接口不统一。设备与边缘计算平台连接的工业通 信协议、无线通信协议等是实现0 积分 | 25 页 | 1.56 MB | 5 月前3
智园-新环境下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的标准规范与关注重点据库系统,对园区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共享、 分析、挖掘、集成,找出其内在规律并进行可 视化的应用展示。 支撑平台 包括数据服务、数据分发、数据治理、数据安全、 日志统一管理、综合一张图显控等软件模块。 03 数据 资源 六、数据资源 01 02 数据资源:数据资产一体化、 数据应用一体化、支撑平台一体 化 数据集成、数据模型、数据治理 视频云 ,为园区企业转型升级、 存优汰 八、环境生态 劣、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源 监测 政企联动 智慧环保: 实现环境点、 面、域全流程监控和处 置 建设综合监测监控一体化平台,统一的数据中心, 实现环境保护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 固定源监测 企业环境 档案 环境污染 检测 污染源 溯源 无组织 TVOC 达标 恶臭治理 地下水 敏感区域监测 03 > 04 应急 响 应 应急指挥 应急研判 应急预案 沙盘指挥 事后管理 智慧应急:融合指挥, 统一调度,辅助决 策 应急管控 报 警联动 应急救援 事件升级 有毒气体 可燃气体 液位监测 压力监测 1 抢险救援 化工园区企业应急救援组 应急响应领导小组 化工园区应急响应中心10 积分 | 36 页 | 13.45 MB | 5 月前3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 力消费量范围,以绿证作为可 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 本凭证,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 数据统计核算体系,科学实施 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2022.08 《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 案》 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 核算制度,鼓励各地区参照国家 和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 法,按照数据可得、方法可行、 结果可比的原则,制定省级以 “双碳”政策转变下工业园区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03 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发展程度的园区而言,一套行之有效且操作便捷的碳数据 采集、核算及上报体系将推动不同工业园区碳数据统计、核算和认证的统一,确保 碳数据量化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碳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是科学评估部门和要素,精准识别碳边界的有 效途径 碳数据管理体系有利于对现行体系中涵盖不全的建筑、交通、服务业部门以及可 再生 数据支撑,助力园区了解碳结构、精准识别边界内重点源/汇。 底数清、决策明,园区开展碳数据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碳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是精准度量减碳成效,支撑碳排放“双控”转变 的重要抓手 碳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是统一规范体系制度,开展碳排放管理的基本 工具 碳数据管理体系是有效开展园区各项碳减排工作的基础,也是科学制定政策、评 估考核工作进展的依据,有利于摸清碳家底,系统掌握碳数据总体情况,科学分析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5 月前3
2025年工业大模型白皮书差异与协同关系。 14 图 1.7 工业大模型分类体系 1.3.1 基于技术架构的分类体系 (1) 端到端全栈大模型 技术特征:采用统一架构处理工业全流程任务,具备跨领域知识融合能力。 典型架构包含: ➢ 跨模态编码器:统一处理传感器数据、文本、图像等异构输入 ➢ 分层记忆网络:存储设备历史状态、工艺知识库等长期记忆 ➢ 动态推理引擎:根据任务需求自动组合功能模块 技 更新 ➢ 人机协同决策:提供可解释的决策依据链 1.3.5 分类体系的交叉与融合 (1) 多模态混合型大模型 融合路径: ➢ 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建立振动信号与热成像数据的时空关联 ➢ 统一表征空间:将文本工艺规范与设备运行数据对齐 ➢ 知识蒸馏桥梁:实现不同模态模型间的知识迁移 17 (2) 云边端协同型大模型 架构创新: ➢ 动态模型分片:根据网络状况自动分配计算负载 CNC 机床诊断模 型在工况变化时 F1-score 下降 32%) 知识固化:模型部署后难以更新,某化工厂工艺优化模型每年需停机 15 天 进行重新训练 ➢ 工业大模型: 多任务统一:单模型支持质量检测、设备预测、工艺优化等多种任务,参 数共享 因果推理:构建故障传播因果图,使模型的可解释性提升 持续进化:联邦学习框架支持跨工厂知识共享,某装备联盟模型每月自动 进化10 积分 | 142 页 | 10.54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76万亿,并将在未来5年维持14%左右的 增速稳步增长,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就供给市 场提供的服务而言:1)产品侧,产品伴随市场技术更迭而迭代,且产品体系基本走向以 数据或以场景为维度的高度统一;2)解决方案侧,一方面呈现软硬服一体化的态势,另 一方面也呈现出跨模块融合/打通的趋势;3)大模型侧,供给端对大模型的应用探索逐 步深入,主要通过智能体、大模型+大模型的强强联合、大模型+产品的结合等方式纷纷 3)识别参诊企业 的共性痛点,研发、 集成或推荐对应软 硬件解决方案,推 动有意愿的参诊企 业开展改造,并跟 进参诊企业的改造 进度和改造成果 具体执行步骤 组织准备阶段:诊断组、诊断进 度计划等 统一宣贯阶段:采购方介绍要求、需求方陈述诊断 计划并与参诊方对接 诊断启动阶段:确认参诊企业初步需求-制定诊断服务计划-诊断服务启动申请-诊断服务质量监督 机构审核同意后,进入下一阶段 诊断实施阶段: www.iresearch.com.cn 供给市场-产品及服务情况 产品伴随市场技术更迭而迭代,且产品体系基本走向统一,呈现软硬服+ 解决方案的架构体系;解决方案的深度和广度均有所提升 来源: 《2023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研究报告》,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10 积分 | 55 页 | 3.47 MB | 5 月前3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级 给出不同数据的活动水平获取方法,并相应给出各个层次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在工业 园区温室气体核算过程中,对于处理大量区外废弃物的园区、使用绿电等情况做出特殊 说明。 根据项目研究成果,提出统一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范围及领域、适时更新区域 / 省级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单独报告消纳绿色电力的零碳排放、适当披露工业园区承担 城市基础设施部分的温室气体排放、规范园区温室气体排放基础数据等政策建议。 左右。精准核算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工业园区 制定碳减排路径的基本前提,是工业领域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支撑。 我国工业园区数量众多,且在国家统计体系中不是独立的统计单元,也并非行政区 域,缺乏边界清晰、标准统一、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由此导致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困难,核算方法多样,排放现状与特征尚不清晰,排放底数不清,不利于园区碳减排方 案的制定。 1)园区的边界范围复杂尚需方法明确 国家发布的省 园区介于城市与行业之间,是区域和行业的重要交叉点,具有边界模糊、数据不易 获取、产业链共生、价值链延伸等不同于区域和行业的特点,目前现有的核算方法体系 不完全适应工业园区,需要根据园区特点深入探讨,为园区温室气体清单核算提供统一 的方法体系。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4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 2.1 国内外温室气体核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有多种温室气体核算的方法,包括投入产出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和清0 积分 | 42 页 | 1.99 MB | 5 月前3
共 37 条
- 1
- 2
- 3
- 4
